-
王景春:《地久天长》比《药神》更生活化,中国需要这样的电影
- 核心提示
-
王景春:《地久天长》比《药神》更生活化,中国需要这样的电影
- 详情
-
五年前站在台下看自己的好哥们儿廖凡拿了影帝,五年后自己上台拿影帝,王景春觉得,柏林是自己的福地。与咏梅从银幕上的“患难夫妻”到柏林电影节上的“帝后CP”,固然是一段传奇,但两人真正的默契时刻,却是在大银幕与领奖台之外的片场:“她有一条椅子,我有一条椅子,一坐,吃个东西,聊两句,就这么呆着,就跟过生活一样。”
王景春:我们俩特别简单,就是凭感觉。她表演,她要求真,我们俩在现场也从来不对词,词都记在心里。我们俩经常在一个房间里呆着,她有一条椅子,我有一条椅子,一坐,吃个东西,聊两句,就这么呆着,就跟过生活一样。
《一线》:像《药神》一样是吗?
《一线》:景春老师,第二次来柏林,又是一个评价特高的片子,心情怎么样?
王景春:都有。电影来自于生活,但往往生活比电影还残酷。我跟导演前期做调研,接触过很多这样的事,好多失独家庭,因为一个孩子的早逝、夭折,人生的轨迹是另外一样了。有的人自己也不想活了,有的人就为了活着就活着,也有人比较积极……家庭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东西,我觉得全世界都是一样。
从60后到00后,都能看到自己的生活
王景春:前前后后四个月吧。
《一线》:您之前拍的戏有这么虐心吗?
腾讯《一线》报道作者:三禾
王景春:对,怎么样才能活着,就是这样。但是尤其是中国,导演拍的这个戏,对于我们身处于其中、经历过这30年的变化的人来说,意义是很大的。中国发展这么快,大家都飞快地往前冲,但是没有人去回望我们自己所经历的这个历史,这个片子就伟大在这里。
王景春:其实我们拍了三个结局,导演最后保留了他最喜欢的这个。我觉得这才是中国人的本质,大家都是为彼此着想,痛苦由自己,这种情,这种爱,这种善良隐忍,我觉得是中国人的本质。
王景春:我很喜欢《药神》,它也是讲当下的现实,但它还是比较戏剧一些,而我们这个就是生活。
王景春:心情特别好。其实这个片子在我脑子里已经放无数遍了,有朋友看过,国外的片方也看过,都说好,所以我也没觉得多着急、多激动。昨天看完片子,大家全都哭了,就我跟小帅导演没哭。我们已经哭得太多了,现场拍戏就哭,我们就安慰他们(笑)。
《一线》:“大男主”的戏拍了多久?
王景春:反正就把自己扔到里边去,扔到人物身上去。偶尔跟女儿视频一下,基本上就在拍戏,挺简单,挺纯粹的,挺有意思的。
《一线》:和咏梅老师在片中是“患难夫妻”,拍摄间隙也是老夫老妻的相处方式吗?
王景春:亦正亦邪……行吧(笑)。我觉得,演员吧,哪个人物要有哪个人物的状态,不同的人他有他自己的个性。哪怕同一个人,年龄段不一样,个性也不一样。刘耀军的几个年龄段的性格,我觉得我都呈现得挺好的(笑)。
《一线》:《海边的曼彻斯特》其实也是讲这个,家庭悲剧发生之后,怎么样才能活着。
“生活”,恰是老演员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王小帅拍《地久天长》的初衷。电影花了3个小时,将两个家庭、两代人的爱与痛,通过平淡的生活细节,娓娓道来。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却让很多观众在后半程泪流满面,王景春觉得,这就是生活的力量。
咏梅在颁奖典礼结束后的发布会上讲了一个细节:进组第一天,王景春让她看看自己的衣服扣子是不是开了,“就跟一个在一起很多年的丈夫一样,很自然,很生活,我一下子就放心了。”接受《一线》采访时,她再次强调:“我们都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演员,其实演这样的角色并不难。”
《一线》:但是好在最后是一个光明的结局。
王景春:几代人的情感,60后、70后、80后、90后包括00后,都能感受到。中国需要这样的电影,咱们天天搞电影工业化,你可以搞,但不能全部都搞;我们天天追票房,因为我们真实的生活太少了,我觉得这个戏就是让大家回头去审视自己真实的生活。
她有一条椅子,我有一条椅子,就这么待着,跟过生活一样
《一线》:国外观众都能有共鸣,那电影上映之后,肯定会激发一代中国人的情感。
《一线》:大家说您有一张亦正亦邪的脸,您同意吗?
《一线》:王源说您整个人是沉浸在这个角色里面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