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晚记忆,尼格买提:从追梦人到助梦使者
- 核心提示
-
春晚记忆,尼格买提:从追梦人到助梦使者
- 详情
-
03 助梦春晚:比圆梦更幸福的事是帮别人圆梦
作为春晚的同龄人,在尼格买提心里“春晚”这个词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好比今天,几个小时前我感觉自己的体力已经“耗费殆尽”,但是看到他们的时候就感觉不到了。好像他们会给你一剂强心针。
现在的春晚越来越包容,它其实已经变成了一桌越来越大的年夜饭。
沉浸在主持词里的他神情略显严肃,和荧幕上那个活泼灿烂的“小尼”相去甚远。
对于他们“这代人”来说,春晚是每年春节不可或缺的仪式感。这些年,尼格买提一步步走近春晚,亲眼目睹春晚的变化,感觉很奇妙。
2018年春晚现场,由于节目时长发生了变化,在歌曲《不同凡响》之前出现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空缺。当时距离“零点报时”已经很近了,导演组下达指令让尼格买提去“补口”。从接到通知到上台,只有短短几十秒的反应时间。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尼格买提镇定地做了一个深呼吸,飞快地在脑海里捋出一条逻辑线,然后就走上了台。
但其实在被注视的同时,也要面对审视的目光。
化完妆,尼格买提低头看了看表,距离登台还有不到半个小时。他脱口而出:“好刺激”。
当时春晚总导演哈导特别轻描淡写地跟我说,小尼你后面什么安排?我说我要去上海录像。她说放一放吧。我说,放一放?这个节目怎么能随便放一放?她说你上春晚。我当时一下就懵了。
一号演播大厅不只是一个演播厅,它是一个承载梦想的地方。也只有你站在那里的时候你才能够了解,这种感觉很奇妙,也很幸福。
经过一季节目录制的相处,尼格买提跟很多选手都已经成为了朋友,甚至他觉得像是家人一样,熟悉又亲切。看着他们在舞台上展示、淘汰、复活、晋级,他内心的波澜起伏一点不比场上的选手轻。眼看着这一季的节目就要画上句号,尼格买提心里还是有点微微不舍。
有一年春晚,尼格买提接到了去后台采访演员的工作任务。那天他路过一号演播厅,大门开着,里边的音乐声飘出来,中间还夹杂着演员们的排练声和导演的指令声。尼格买提停在了门口,呆呆地朝内望去,虽然那个角度什么都看不见,但他还是被深深地吸引了。
今天晚上是总决赛,虽然最终有多少人能拿到春晚邀请函现在都是未知数,但我心里更愿意把它当做一次家人的聚会、一个嘉年华吧。
但当被问到“春晚上最喜欢什么环节”的时候,尼格买提依然不假思索地回答:“主持环节。”
“我们这代人就是看着春晚长大的呀。”尼格买提笑着说。
直到当年春晚召开了第一次主持人集体会议之后,他才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
采访时,当被问到“在春晚后台最常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尼格买提脱口而出:“捏手、擦汗。”他解释说,因为真的会很紧张。
在《直通春晚》化妆间里,尼格买提对记者说:“今天现场一共有24组选手,我觉得我是第25个。”
尼格买提坦言,尽管上春晚很激动,但其实他是不太敢看自己主持春晚的录像的,可家人对此表现出的热情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2015年的春节,全家人守在电视机前,将那一年的春晚看了整整27遍。
从2015年至今,尼格买提已经连续主持了4年春晚。对他而言,一号演播厅的舞台变得越来越熟悉。观众眼中,春晚舞台上的他也表现得越来越游刃有余。但尼格买提丝毫没有因为“熟门熟路”而松懈,相反,每次备战春晚,他都会因为工作量激增、顾不上吃饭而暴瘦。最严重的一次,一个月内瘦了12斤。
就在那短短的几秒里,尼格买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心情。但紧接着他便投入了采访工作中,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也就被他抛在了脑后。一直到2015年接到春晚总导演哈文的邀请时,他忽然想起了当年在一号演播厅门外的那个“闪念”。大约梦想的种子就是在那一刻悄悄埋下的吧。历经多年等待,它终于开花了。
身为节目主持人的尼格买提非常忙碌,常常是一场录像结束之后就马不停蹄为下一场做准备,连轴转、倒大夜都是常事。但每当他站在《我要上春晚》的录制现场,他都会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即使是疲惫不堪,依然觉得自己还能再拼一下。
在大多数观众看来,年轻帅气的尼格买提无疑是春晚的幸运儿。能在这样一个全球十几亿华人瞩目的舞台上被注视着,是一件多么神气的事情。
比自己圆梦更幸福的事情,是帮别人圆梦。
尼格买提知道,他们身上那种为梦想一往无前的劲头,跟当初的自己一样。现在的他更希望,那份“拥抱春晚”的幸福和满足,能够被更多人拥有。
他们的笑其实是一种回馈,我会知道他们看见我是高兴的,我会有一种冲动,就是我要跟他们说话。面对着这么真实的对象,那些准备好的该说的话就全都流淌出来了,真的是一种畅快淋漓的感受。
《我要上春晚》的舞台,记录下了无数平凡人的“春晚梦”。他们大多不是科班出身,也非专业演员,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温暖动人的追梦经历。也正是在不断倾听别人故事的过程里,曾经的春晚追梦人尼格买提,开始重新认识“梦想”这个词的意义。
熟悉尼格买提的人都知道,所谓“侥幸心理”是他的自谦之语。每次上台之前,他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询问专家,还要准备很多可能会用到的相关的话题。舞台上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临场发挥,其实都对应着厚厚的资料和文稿。
采访 | 魏迪、杨舒钰
回想起2015年第一次站在春晚一号厅舞台上、举起话筒大声说出“拜年啦”时的场景,尼格买提依然能感到当日那种“爆棚”的幸福感扑面而来。
其实在那之前,尼格买提曾无数次路过一号演播厅。每次走到门口,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朝那个方向看上一眼。哪怕是平日里一号厅大门紧闭、走廊空无一人时,他也会下意识地重复这样一个动作。
2015年春晚第一次彩排,尼格买提希望自己不要一成不变,他想展现自己更真实、松弛的主持状态,于是对着镜头说了一句:“妈你看到我了吗?我在这呢!”彩排过后,他收到了善意的提醒:虽然你有你的个人风格,但这毕竟是春晚,不要有太多个人化的东西。
从2015年起,尼格买提接过了《我要上春晚》的主持任务。四年多的时间里,尼格买提在这个舞台上看到了太多令他难忘的人和事。虽然作为主持人的他保持着一贯的阳光灿烂,但其实他也常常会为了场上选手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感动很久。
01 圆梦春晚:突如其来的机会背后是十年的坚持
我记得特别清楚,我说我可能要主持春晚了,说完以后那边就安静了。后来我说你说话啊,我就听见我妈带着哭腔说,真的吗?
完全没有想象之中充满仪式感的邀请函,主持春晚的安排就这样扑面而来。尼格买提在惊讶之余却也清楚地知道,哈导的话是认真的。然而突如其来的消息并没有让他陷入狂喜,他甚至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这件事。后来尼格买提说,他怕万一中间有变数,自己失望无所谓,但他不想让家人失望。
尼格买提笔直地坐在镜子前,一边配合化妆师的动作,一边时不时瞄向手中的手卡,念念有词。
看到他们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不能辜负他们。《我要上春晚》对我而言是一份工作,但对他们来说,那是他们跟梦想站在一起的机会,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但紧接着,站在舞台灯光下的尼格买提就又恢复了他的招牌笑容,热情洋溢、活泼灿烂地向观众问好。
尼格买提说:“我太理解选手们为这个舞台竭尽全力的原因了,因为我也曾是个春晚追梦人。”
那真的是惊心动魄的一次,特别刺激。但是因为心里准备好了,所以上去聊得很舒服。我就说萧敬腾来了,北京2018年的大雪有希望了。这一段词是根本没有在台本里出现过的,这可能就是直播最大的乐趣吧。
尼格买提说,如果将春晚比作一个人,他一定要好好地抱抱他,好好感谢一下这位“同龄人”。感谢“他”这些年的陪伴,也要感谢“他”成全了自己。
经历了这一次的“提醒”之后,尼格买提开始重新思考“春晚主持人”的角色问题。再次排练的时候,他的视线不再牢牢地盯着摄像机镜头,而是主动用目光去“找”现场观众。当他看到许多观众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认真地望着自己时,尼格买提内心忽然涌出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撰文 | 杨舒钰
他先是接着刚刚结束的相声节目调侃了一下人们使用共享单车的“陋习”,紧接着又拿即将登场的节目嘉宾萧敬腾开起了玩笑。听到“雨神”的梗,大家都乐了。
未来的日子,无论我是否能有机会跟“他”一起携手走下去,我都希望春晚能够记住我。希望我能永远爱“他”。
02 感恩春晚:我要为了这个舞台变得更优秀
1月16日,央视《直通春晚》节目后台。
春晚让你在一夜之间被更多的观众认识,这是事实。但如果你明白这个意义所在,你就会时常提醒自己、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因为你必须要对得起那个舞台。
那是一种热闹,但是离我很遥远的一种热闹。我就会想,这是一个梦吗?如果有一天我能站在那,那一天会有多遥远呢?但是马上又会觉得,别做梦了,绝对不可能的,那么多人凭什么是你呢?
从曾经的遥遥相望,到踏上春晚舞台,尼格买提感受过圆梦春晚的幸福。但面对着这么多平凡人的“春晚梦”,他总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当他看到那些平日里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普通人,在站上这个舞台时焕发出夺目的光芒,尼格买提感到由衷地开心。
后来想想,当时我那句话确实有点过了。有一些东西还是必须要遵循春晚舞台上的一些规律的,毕竟有亿万观众在看着。我的身份是春晚主持人,我不是代表我自己,我是要跟亿万个爸妈和家人们去问好。
今年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的几位老人,还有今天节目里的那一对警察夫妇。在舞台上看到他们之间的那种电流、那种真实的情感流露,真的会非常想要将他们的故事讲给观众听。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所有的疲劳烟消云散了。
春晚带来的压力和辛苦,在尼格买提眼里都再正常不过。他开玩笑说,从前在录节目之前可能并不会花那么多功夫去做功课,但现在不敢再有当初那种“侥幸”心理了。
尼格买提知道,妈妈一向很容易激动。但同时他也知道,妈妈是真的明白“主持春晚”这件事情对他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从2006年进入央视做主持人,到2015年入选春晚主持人阵容,尼格买提的十年春晚追梦路上,家人始终陪伴左右,为他的每一点进步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