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致入微的老小孩,“雷士根”眼中的导演孔笙:跟着戏笑跟着戏哭
- 核心提示
-
细致入微的老小孩,“雷士根”眼中的导演孔笙:跟着戏笑跟着戏哭
- 详情
-
除了执行导演,王宏的另一重身份是孔笙剧中的演员,在《琅琊榜》(图上)和《大江大河》(图下)中都曾饰演过让观众印象颇深的角色。
《大江大河》播出过半,这部豆瓣8.9分的剧作毫无争议会当选年度最佳。
即便发烧生病也是这种状态。《大江大河》拍摄中,有天挺热的,他穿着厚厚的衣服到现场盯着,老头嘴唇烧的发紫、脸色蜡黄,我们说,孔导你回去休息休息,后面这场戏我们盯着,他说没事,陪着吧,从头盯到尾,他就从没有早退的时候。在这样一个导演的手下,现场没有任何工作人员是溜达的状态,工作时都是一路小跑。
腾讯娱乐专稿(文/邵登)
孔导对视觉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很在意,墙面背景简单还是复杂了,衣服的新旧以及出现的场合是否合适,道具年代和质感等等。宋季山在去药材站给女儿宋运萍争取工作机会那场戏,他对着监视器和我说:“大宏,其实这场戏宋季山最上面的衣服扣子应该扣起来。”
剧组是一个互相帮助的群体,你靠谱,尽快把事情完成,大家心情都愉快,创作积极性就高,给人添堵谁也不高兴,万一演员看见了,他受影响是直接反映在镜头前面的。大家在一个好的氛围里面工作和在一个不太好的氛围里面工作,拍出来的东西真的不一样。
很多时候,一个好导演的作用并不一定体现在某处细节,比如哪个扣子没系,或者眼镜戴没戴,更多是大局的掌控,当现场出现一些微妙的失衡时,及时引入正轨。
在孔导的组里,你经常能看到这个快60岁的小老头乐此不疲来回奔跑在监视器与现场之间。跑到现场去和演员严肃又活泼地沟通重点,由于导演不回到监视器前我们不能拍摄,他又得赶紧跑回来,然后对讲机里就会传来他的笑声:“我到啦!”如果有问题,现场演完一遍他就又呼哧呼哧地跑过来,沟通一下再呼哧呼哧地跑回去,每天都是这样。有时候看着他的背影,你会觉得又可爱,又心疼。
3
执行导演王宏向我们讲述了他眼中的孔笙。除了执行导演,王宏的另一重身份是孔笙剧中的演员,他最为观众熟知的角色是《琅琊榜》中的黎纲;《大江大河》里,他饰演的雷士根是雷东宝身边不可或缺的得力帮手。
如果说,孔导拍出这么多好作品,他的工作方法是什么,我觉得是他的亲和力带来了一种凝聚力,这会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让我们互相尊重,并且做出120%、200%的努力去完成这件事。
拍摄《大江大河》时,有一位演员的表演孔导觉得还可以调整一下,他就想了个办法把其他工作人员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偷偷在监视器前和我爹说:“二哥,你等会跟他说说。”我爹立刻也就明白了,等孔导把大家的注意力都转移过去的时候,我爹偷偷走到演员身边说,刚才那个地方是不是再稍微收一点,演员一下就明白了。
王宏笑说自己是“副二代”,父亲王永泉很早就做孔笙导演的副导演,但近年以演员身份愈发被观众熟知,《琅琊榜》中的夏江、《欢乐颂》中曲筱绡的父亲、《大江大河》中的老支书都是王永泉的塑造。
喝酒的导演格外的可爱,像个老小孩儿,有时会跟着音乐摇摆,给大家讲他从前的故事,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剧本和导演的想法。孔导的剧组里,每个演员都是带着创作的态度来,有写人物小传的,有以角色口吻写信的,各种各样创作的案头工作都在做,大家自然而然形成了这样一种工作氛围。
1
孔导还有一个最典型的特点,他特别喜欢塑造小人物和小情感,用小情感来代表大众,也特别容易和大众产生共鸣。他的戏都特别具有人文关怀,记得《欢乐颂》的第一集,邱莹莹和关雎尔有一场戏是两个人吃一笼小笼包,尽管两个人的台词里传递的是初入职场的拮据和对未来的迷茫,但孔导设计这场戏的时候希望传递的是幸福和希望。
出于这层关系,王宏入行以来便在孔笙身边工作、学习,他口中的孔笙,也因此更显丰富立体。
你看到这段表演自然会感觉到这两个孩子的苦,她们生活的不尽人意,但你总觉得还是有希望在的。这些话从孔导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你会觉得特别有情怀,他是真的在关心这些人。他把他导的戏定义为温暖主旋律,他觉得把这种正能量带给观众,会影响人的一生,他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和尝试。
我恍然大悟,这和宋季山的人物性格有关系,他谨小慎微,来和领导谈话,一定是规规矩矩的。扣起来就加分,不扣起来大家也不会注意,只是总觉得有点遗憾。可以说,导演是那种细致入微却又顾全大局的智者了。
我是孔导一手带起来的,从十几年前就一直跟着他,他和我爹是老伙计,两个人合作了很多年,很有默契,我们有时候私下开玩笑说,其实我爹和孔导才是原配夫妻,我妈和孔导的爱人是后来加入的。对我来说,他也是像父亲一样的人物。我在孔导身上最先学到的是做人,虽然他不会教我,但我偷学了很多东西。
孔笙导演是一个特别谦虚,且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的人,他常说,人物关系和性格立住了才有了戏,人不对,故事怎么样也不对。他很在意演员的创作,而且极度鼓励演员去创作。现场会想尽一切办法鼓励演员。
他并不是完全不会着急,只是不发脾气。我知道在他看来,我们这些后生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他愿意给我们时间让我们自己去解决和进步。私下里他待人更和蔼,特别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一起吃一点,喝一点,说说话,聊起天来他开的玩笑真的很年轻,紧跟时代潮流。
以下为王宏自述,描述他眼中真实的孔笙:
2
孔导是个特别细腻且感受力极强的人,总能敏锐捕捉到现场最微妙的气息。有些时候,尤其年轻演员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戏做的特别精彩,孔导特别理解大家的创作欲望,但他也提醒大家,回到那个年代,他希望大家伙把脚跟扎到地里去,说完这句话,所有人全明白了。
这样做一是出于尊重,二是给演员更大的创作兴趣,有这么两次,他的积极性全调动起来了,戏也会长的特别快。
我们有个习惯,每天晚上收工后各部门长坐在一起研究剧本,讨论第二天有什么想法和需要准备的。有时候一个小时,有时候三个小时,孔导永远在。有时候他会喝一点点红酒再来,这样有利于灵感的迸发。
孔导有些标志性的习惯。有演员说,一场戏过后,如果他头发乱着出来,说明他在看戏的过程中挠过头,那就是有他不满意的地方,如果他看完了捋着小胡子出来的,那就是满意。其实也不完全这样,比如摸胡子是他思考的习惯动作。如果他满意,会完全沉浸在戏当中,跟着戏笑,跟着戏哭。
每当孔笙有新剧呈现,解读剧中精耕细作的细节已成观剧之外又一乐趣,而孔笙导演的工作方式以及为何能够源源不断的输出精品,也是业界及观众一直关注的。
他常和我们说“没问题”,只要大面儿上都正确的情况下,他从来不会刻意地争辩什么,该放手就放手。他告诉过我们,戏没有唯一和正确一说,他不会急于判断自己的喜好厌恶,更多的时候他是看演员的表演,替演员去想,这场戏演员怎么想的,出来的味道是否不一样,哪一种更好,有时候演员二度创作的结果,往往更有更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孔导盯得最紧的还是故事能否讲得明白,电视剧主要是讲故事。观众能感受到什么地步,隐藏的意思又是否传递清楚了,这很要紧,其他地方是服务于讲故事的,为了让观看者更相信故事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