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胖到150斤时都还想演戏,贵圈丨李念拒不承认是阔太:我是演员
- 核心提示
-
胖到150斤时都还想演戏,贵圈丨李念拒不承认是阔太:我是演员
- 详情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贵圈(id:entguiquan)
两次生孩子都胖到150斤,李念惶恐于减肥的无望,第一反应却是,“大不了以后做一个特型演员”。理由与她的标签迥异,“用演戏维持我的生活,经济上既能独立,又是我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但说到拍戏难免错过孩子的某个成长过程,她又感慨“女演员确实挺难平衡家庭和事业,我可能还是以家庭为主”。
不过,那套务必证明“我一切都好”的内心审核机制上线时,她会强调如今的状态是自觉选择,“我宁可选择稳扎稳打:一部作品出来,哪怕不是你主演的代表作,但你让观众又记住了一个新的角色。洗干净前面、再出来下一个,这种方式更适合我。”
4
“你愧疚吗?”
划重点:
另一个问题,是她觉得“阅历太少了,生活太简单了,时常去躲避一些矛盾”。解决办法,是结婚生子,在现实中增长经验。
当时的流量转化远不如今天高效直接,自黑也没有成为女明星普遍掌握的刷好感技术,她所做的,只是在采访里一次又一次切割角色和演员的关系,“希望大家认识生活中的李念”。
连她自己都承认,出现在综艺上和其他选手pk,本意是“当成一个面试”。面试她的不仅是现场的评委与观众,更是每一个可能看到节目的制片人与导演。否则,以她避世的性格,”特别不喜欢比赛型的节目”。“我站上去只是为了告诉大家,我现在的状态是怎么样:我李念演戏是认真的,我是一个演员,我回来了。”
她说自己“喜欢演戏”,说自己相比陈道明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家”,是“小一辈的艺术家”,说自己从没有放弃演艺事业,“我停下来是为了将来走得更好”。至于那几年赋闲时是否会渴望演戏,“没有”,她不假思索,“因为我真的就是想踏实下来好好生活。”
1
李念扮演的郭海藻属于后者,因为生存压力和自以为的爱情,放弃了相识于微时的男友,成为高官的“小三”。海藻的选择成为该剧话题焦点之一,待遇高到《人民日报》撰文评论:“没有品格的幸福值得向往吗?”
她也确实没有更多的新角色去刷新、替代观众的既有认知。直到2011年,李念写了封公开信,反映小区房屋质量问题。开发商意有所指地回应,“户主姓林,非大陆人,不知此演员以何方式、何关系入住此房。”
“女人一定要经济上独立。我从小就不喜欢依赖任何人,上大学以后我就没找爸爸要生活费。”她对《贵圈》强调原因。
“我老公也在旁边,完全面无表情。”李念回忆,“(女儿的)问题一个比一个难回答。我就告诉她,有一种职业叫演员。”
但这类证明很快失去意义,更残酷一点的说法是,过时。结婚生娃“暂退演艺圈”后,观众兴趣点转移,角色红利很快被耗尽。
李念随后公开了那位林姓业主,也就是她丈夫的身份。之后,她还交代了恋情发生在成名之前、2010年登记后选择隐婚、林此前并无婚史甚至证婚人身份等种种细节——为证明自己的命运和角色如此不同。她努力向媒体强调自己生活幸福——类似于,老公如何优秀,现世如何安稳,家庭和孩子又是何等重要——无非是想说,“我不是郭海藻”。
起点可以追溯到《蜗居》。这部2009年的现象级电视剧展现了当时一应社会痛点,一些人物的遭遇得到观众的移情,而在另一些人物身上,则集中了更多的矛盾与争议。
某些激发李念“证明欲”的声音,不是舆论,而是朋友,甚至是她的内心。2014年生完第一个孩子,有媒体问她后不后悔,她说,“真的后悔过,但只是一时的,一看到宝宝我就觉得值得了。”
也许对当时的她来说,人生是一道单选题,必须在事业和家庭中做出取舍。但在当下,33岁的李念打算修改答案。
现在,这一切在李念的微博上已经没有痕迹。2016年,她几乎删光了被网友视为“炫富”的内容,引得网友疑心她是否婚姻生变。李念对《贵圈》说,删微博是因为自省,时过境迁,她自己都看不下去当时的风格:“我可能非常感性地在某个时间点发了一篇那样的文章,但传达出去有很多误区,得到了一些负面评论。连我自己重新看一遍,都觉得那不是我。”出于“公众人物的责任感”、“给粉丝正能量的引导”,她清空了微博。
见到李念那一天,她只睡了3个小时,采访前打着哈欠,为可能出现的反应迟钝事先道歉,“开工基本就是这节奏。”第二天一早,她要飞回香港,为女儿的朗诵比赛助阵。她想起女儿第一次朗诵比赛,她因为拍戏没有回去,“孩子当时才4岁多,一直在哭,我想,完了,她对舞台是这样的感受,以后是不是永远都不敢上去了。”
她想以事业成为孩子的榜样。女儿发现“妈妈在iPad里”有状况,指着《爱的秘笈》里合作的郑恺开始了连环追问:“这个是你的男朋友吗?你爱他吗?那你干吗和他在一起还抱抱?”
那外界的观感或者评价呢?
这次她又给女儿报了名。初赛时,女儿不想上台,“我说哭没有用,你一定要上去,但不要担心,我们昨天在家已经准备得很好了,你不要觉得有那么多人看你,你就是演给我一个人看的。”李念回忆,“我知道她只是恐惧。”
演出非常成功。“她的临场发挥特别好,表演天赋把我都惊到了。当她那么成功地讲完了一个故事,我真的很有成就感。”这甚至比完成角色更让她满足,因为,“我看到了她,也看到了自己。”
在这个圈子待得略久些,就明白她选择的代价。婚后李念回北京聚会,《蜗居》导演滕华涛吐槽:“我说了这个戏会红,让你别改行。你是没改行,但跑去结婚了,还是不演了。”
她欣慰于6岁的女儿在今年夏天陪她参加《跨界喜剧王》之后,已经能理解演员这份职业——3岁的儿子哭闹时,女儿会主动安慰“妈妈要去工作,姐姐来照顾你”。但下一回合,李念又提到暑假陪了女儿两个月,“她又变得依赖我了,开学以后她哭了一个礼拜。”
所有的摆荡,不过因为她活在矛盾中——每一个有家庭的职业女性都可能面临的矛盾。而她的特殊之处在于,太希望向外界证明“我一切都很好”。
她说孩子是她去不去工作的标准,“比如这段时间很独立,性格上也没有什么方向上的失误,我就可以踏实去工作。”但很快又改口, “我也会跟我老公商量,尊重家人的意见。”
那个“大家所认识的海藻”距今已9年。当时24岁的李念看起来没有把重心放在事业上:第二年就结了婚,随金融高管丈夫定居香港,添了一双儿女后全面淡出。在社交网络的频繁更新里,除了有意无意展示的物质细节,更确凿的,是她对安逸生活的自赏与满足。
与李念淡出演艺圈几乎同步发生的,是行业持续上行,演员片酬直线攀升。在这个角度上,她提前放弃的是整片蓝海——因此也不难理解她在社交媒体上不遗余力解释“家庭是最大的值得”。不断流露的物质细节,举手投足展现的小儿女姿态,都是她为了证明追加的论据——同时,也是网友反感的源头。
2
李念解释,尽管外界认为她隐退嫁人,“但我知道我并没有”。只不过,这几年拍了五六部戏,“可能有4部没有和大家见面”。
但生活哪能像叙事那么光滑。每次她回香港不需通知,家长圈子会传来消息,“你女儿今天在学校非常自信,跟每个人打招呼说妈妈回来了,完全就是另一种状态。”
如今她更想证明的是,从更宏观的时间轴来看,自己从来没有放弃事业,中间的短暂停顿,是因为意识到了当时的问题。问题之一是,“成名使我浮躁”,需要停下来自省。她举的例子,是小区保安并没有因为“海藻”就给予特殊对待——这让她失落,也让她开始思考,“这样下去一定会在哪个地方绊倒”。
彼时李念24岁,上戏毕业不久,没什么有记忆点的荧屏形象,甚至怀疑过是否应该继续当演员。海藻给她带来了知名度,同时也绑定了观众的印象。“原来觉得太惨了,在生活里也天天被你们叫小三,我根本就不是这样的,觉得很不公平。”她对《贵圈》回忆。
“特别感激,没想到她对我期待这么高。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现在停下来是为了将来走得更好。”李念说。
“愧疚,有一段特别愧疚,觉得我是不是应该真的不工作,在家照顾她。因为我不在就她不自信,甚至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浦东》里,李念饰演女一号陈梦蕾,陆家嘴第一代金融人。这也被视为一个“更好”的例子:“从16岁演到50岁,这是现在的流量小花做不到的。她们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年轻的外表,青春的气质,我怎么拼都拼不过;但如果演一个金融女侠,我觉得我的阅历是和表演匹配的。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应该做的是找到自己的戏路。”
证明得有多用力,她认为自己需要抗衡的外界声音就有多强烈。
言谈间李念不乏游移矛盾。
2018年是李念回到台前的一年。年初她在《远大前程》里露脸,年中踏上《跨界喜剧王》和《我就是演员》舞台,而就在昨天,她主演的《大浦东》登陆央视一套。一切仿佛印证了她在节目中的发言:“不管我嫁了什么人,生了几个小孩,我都要回到这个舞台,我不是大家所认识的海藻或者阔太,或者谁谁谁,我就是演员。”
类似的意思,编剧六六表达得更直接。在《金星秀》聊到李念时,六六半真半假地表示要封杀这个刚走红就隐退的女演员,“你还给不给我饭吃了”。她惋惜于李念放弃事业追求,否则,“前途绝对是无量的”。
这是一个超纲的问题,但她还是努力替自己圆了回来:“我可以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杂念,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塑造人物中去。”
整套证明中,最难的是有关家庭和孩子的部分。
3
结婚之后也是。“我从来都是经济独立,我养我的家人,养我自己。我跟我老公讲,你要是能力强一点,你养两个小孩,但是我不用你养。”在她的描述里,倒是丈夫常问“你喜欢什么我给你买”,“但他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什么都不想要了。”
这个暑假,她带女儿来到《跨界喜剧王》现场,“她觉得台上的不是我妈妈,可以变这样,可以变那样,很好玩。”之后女儿就不像以前那样想把她留在家里了,“你去工作吧,我想看你演戏。”
现在,李念自认为到了完成升级、重新出发的时候。但这几年适逢行业迭代,即便勤勉不懈的女演员,也纷纷感慨人到中年接不到合适的剧本。中途复出的李念能如愿“更好”吗?
文/叶弥衫 编辑/方奕晗
但这或许意味着,她想要证明的内容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