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量供应土地也难抑制房价,国土部:如果炒作不控制
- 核心提示
-
大量供应土地也难抑制房价,国土部:如果炒作不控制
- 详情
-
庄少勤指出,如果投机炒作不控制,即便大量增加土地供应,也难以达到抑制房价的效果。在土地成交活跃的2016年,一二线热点城市供应的大量土地被拍出天价,溢价创下新高,而且增加了人们对房价上涨的预期。
增加土地供应被不少人视为从供给端平抑房价的“利器”。不过,中国权威人士指出,这个利器的生效需要一个前提——“控制投资炒作”。
“据我们了解,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和住房供应基本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庄少勤指出,中央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土地供应满足居住是完全没问题的。
现在不少人对土地供应与房价的关系理解走入误区,中国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庄少勤日前指出,实际上供地数量与住房价格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但现实情况是大量投机资金涌入楼市,推高房价,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之下,开发商哄抢土地,地价也出现大幅上涨,再度推高房价形成恶性循环。在热点城市,房价与地价并不简单是面粉与面包的关系,而是形成了一种互相促涨的循环。
不难发现,单纯增加土地供应并非抑房价的“万灵药”,增加土地供应(供给端)必须与打击投机炒作(需求端)同步发力。
此前,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调控政策规定,各地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对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18个月的,要减少供地;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
一些业内人士也指出,中国去库存周期短的城市大多数是一些热点城市,这些地方就算增加供地,仍会被开发商哄抢。
据了解,201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已下达,与去年相比,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略有下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周建春指出,考虑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土地利用计划中考虑各地的库存和房地产市场情况,对指标进行相应压减或者增加。
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统计,全国70个重点城市中,有40余个城市的库存消化周期在12个月以下(含12个月),这些城市至少需要“增加土地供应”,其中南京、合肥等6个城市“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