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招生本来就不该存在任何地区歧视
- 核心提示
-
高考招生本来就不该存在任何地区歧视
- 详情
-
事实上,这样的担忧有些多虑。教育部的《通知》里,固然要求“确保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但前提却是“确保各地高考录取率不降低”,“确保中央部委所属本科招生总体规模和投放到各省份的招生计划总量不降低”。也就是说,对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加持”,并不会影响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供给。
总体而言,中央部委高校的招生总规模是增加的,投放到各省的招生计划只增不减。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投放指标增速较快,但也属于“增量”部分,并没有从发达地区调配。这同样是出于维护教育公平的考虑。毕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高考地图在区域分布上并不均衡。落后地区长期以来受制于种种困顿,学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远低于发达地区。
【更多新闻解读,微信添加公众账号“今日话题”收听】
此外,国家协作计划拿走的是地方所属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指标,并没有影响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投放到各省份的招生计划。从常识看,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多集中在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因此,对各地并无太大影响。尤其是对于“985”“211”等重点大学而言,并无变化。
当然,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做得事情很多,也牵涉到地区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国家政策的定向倾斜是一个方面,而各地也应该有相应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不少地方院校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很多地方高校正在跻身国内一流大学的行列,反观中西部地区,则这种“内生性”发展显然不足,这就需要各地、各高校真正把教育放在首位,坚持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社论
此前中央曾协调利用发达地区过剩的高等教育资源为不发达地区提供高等教育,这主要是基于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入学机会公平,当然,也有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考量。总体而言,这项工作的推进是积极和审慎的,并且是在翔实调研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计划。有些家长不明了这些背景,认为自家的“奶酪”被拿走了,并不符合实情。
一边是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政策性倾斜;一边却是教育资源“强势”省份,希望把自家的优质资源守好,不让“外省人”动了自己的“奶酪”,此前,有的省份考生家长因为担心本地指标被“划拨”,而向教育行政部门表达不满。可以说,如何协调好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关系到考生和家庭的前途与命运,也关系到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与方向,不可不慎。
高考在即,2017年高招计划万众瞩目。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而据媒体报道,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日前披露,无论是发达省份,还是不发达省份所享受的优质教育的绝对量都在增加,调节并没有形成对发达地区的逆向歧视。
说到底,教育的事情不是一个简单的高招指标的博弈,更在于各地有没有宽阔的视野、长远的规划以及扎实的努力,能不能真正实现教育优先,从而不断缩短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一味“坐等”,显然是没有前途的。
也即,这样的调整、分配,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总量适度增加的基础下实施的一种动态优化。存量不动,部分落后地区增量较大。应该说,这也是符合现状、尊重不同地区之间利益诉求的做法。这其中,当然会对落后地区有扶持,但并不意味着对发达地区的“逆向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