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足以谈解脱,嘿玛》:没有背负过人生的,《嘿玛
- 核心提示
-
不足以谈解脱,嘿玛》:没有背负过人生的,《嘿玛
- 详情
-
——你是自己的建筑师
——你曾夺走别人的生命吗?
在看《嘿玛 嘿玛》的时候,我一度曾经猜测,这会不会也是一场梦?是周迅扮演的酒吧女对身世的幻想?或者,男主角就像那个迷失于幻境森林的哥哥一样,他为人性付出的代价,并不是真的24年,而仅仅是一个荒唐的夜晚?
把一群人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然后故事会怎么发展?我们能举出很多套路:《大逃杀》《迷失》《无人生还》《西部世界》……
这段台词,让我想起《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与柳飘飘,可是,尹天仇与柳飘飘说的“我养你”,是对爱情最朴实状态的歌咏。而周迅对男主角这个突然出现在面前唐突地想要介入她生活的大叔,回答居然不是“你谁啊”,而是“你等着”,给这个故事留下了无限的可能性,也给男主角的自我救赎,留下了一个出口。“她可能是你的孩子,也可能不是。”但那有什么要紧,重要的是,所有的悔恨与自责,有了一个做出补偿的机会。
在看《嘿玛 嘿玛》之前,看过一个短视频,是对导演钦哲诺布的访谈,他说,这是一部晦涩的电影,可能不太容易看懂。
没有人能彻底战胜欲望,而修行之路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像徐克版《青蛇》里的法海,他心心念念地想要摆脱欲望修成正果,却最终坠入了负疚的深渊。
——猴狱卒将掂量他的业行
但是,当男主角历经沧桑的眼神,与周迅意味不明的眼神相对的时候,我放弃了这个期待。这一次导演玩真的了。在导演创造的小世界里,那个荒山密林中的匿名聚会,那些不可遏止的情欲冲动,那场阴差阳错的强暴以及之后的血案,那场宏大的葬礼,统统是在电影中真实发生过的,没有人能叫醒他们,带他们回家。
讨厌魔法的哥哥被父亲强迫去学习魔法,但是比起学习,他对漂亮的女孩更感兴趣。而弟弟虽然只负责每天给哥哥送饭,但一直在偷偷学习魔法。有一天,弟弟在哥哥的酒里施了法。哥哥酒后产生了幻觉,骑上了白马,来到一片与世隔绝的森林,遇到一位漂亮的女人并两情相悦,为了独占这个女人,他用药毒死了女人年老的丈夫。但杀人之后,他反而无法面对现实,在他逃离的途中,女人在追赶他时落入河中淹死。他盯着水中的尸体,禁不住潸然泪下。最后,当他从幻觉中醒来时,弟弟拉着他回家了。
——没有什么叫自由意志
值得一提的是,在《嘿玛 嘿玛》中,贯穿全片的戏剧表演,无一闲笔,它一直在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是在《尸陀林主之舞》开始表演的时候,男主角正在和某队友偷看红色兽面女子洗澡,而且,在他们扔下一枚小石头后,发现被窥视的女子,居然若无其事地继续脱下衣服,露出全裸的后半身。尸陀林主的骷髅之相,与兽面女子的裸身之相,恰如风月宝鉴之一体两面。而迷失于欲望中的人,却只看得见其中一面。
所以,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工设置的极端情境,欲望本身,就足以让人忘记初衷。当然,所有人为什么要来参加这场匿名的聚会,他们所求为何,所执为何?在电影情节中并没有给出答案。唯一可供猜测的,只有那对不放过任何机会调情的夫妻。在第一夜,正是他们的行动,成为男主角欲望的起点;只是,他们也在阴差阳错中,成为男主角欲望的终结者。而那个勾引男主角的红色兽面女子,就像是欲望本身的一个符号,如果这个角色根本就不存在,或者仅仅存在于男主角的幻想中,该发生的故事仍旧会发生。
越是这样的电影,越是会有人执衷于去挑战。就像每个人都知道人性的那些弱点,但也总会去挑战各种弱点,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何况,这部电影的故事简介,是那样具有吸引力:“很久很久以前(嘿玛嘿玛)”,每隔十二年,在喜马拉雅山下的密林中有一场为期两周的神秘聚会,所有与会者需全程配戴面具参加,享受没有身份束缚的自由……
腾讯娱乐专稿(文/贾嘉)
——世上没有意外巧合
——因为地平线此刻就在这里
召集聚会的长老,就像是这片森林里的神祉,他不干涉丛林中的善恶,更无意于一般意义上的主持正义,他甚至并不知道谁是杀人凶手,但他说的那句“你的良心将永远受到谴责”,却仿佛谶言一般应验。于是,在24年后,男主角在长老的面前摘下面具:“我什么都没了,还怕让你看到我这张脸吗?”这一句话,加上与先前判若两人的脸孔,就足以让观众脑补,这24年,他受到过怎样的内心煎熬,不得解脱。他的新面具是双面,前面是一张悲伤变形的脸孔,脑后是一张微笑的脸孔,正如那个因他而死的人,在生命最低谷时佩戴的笑面,也是他一直背负的人生。
——此人必定做过良善之事
——你是自己的主人
——即使知道了,我们也必须遵守誓言绝不告发
——什么意思,你养我啊?
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你敬畏什么?没有背负过人生的,不足以谈解脱。
——没有什么是命中注定
电影中戏剧演出的台词,就像是导演打破第四面墙的旁白。在决定性的调换面具情节,舞台上唱了两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仿佛是对于这个故事的定性。所有人都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死者得到了解脱,而生者,则背上了卸不下的沉重负疚。
考验人性,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就像很多人喜欢用“我和你妈同时掉到水里你先救谁”来考验爱情一样,但是在实际上,没有人性经得起考验。大量的心理学家通过做实验已经证明了很多所谓人性之恶,包括平庸之恶的产生,对权威的服从,以及自我身份的误认等等。所有的实验,其开头都是“把一群精挑细选的人,放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中观察”。
——你曾玷污别人的身份或心灵吗?
忍不住再脑补一下,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张纪中版 苏有朋版 马景涛版 梁朝伟版 吴启华版 郑少秋版)中,张翠山与殷素素夫妻之所以双双自尽,从不是因为自己给师门惹来一群上门问罪的麻烦人物,而是因为突然发现,殷素素正是那个害得俞岱岩半生残疾的始作俑者。张翠山无法面对未来背负罪业的日子,而殷素素,已经默默地负疚了多年,丈夫之死,也令她到了临界点。在此时,死亡本身,反而成了解脱。而活着,要面对的是从内而外沉重的道德审判,而且,无法补偿。
——在阴间,你将接受审判
——你是自己的摆渡者
在中国,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已经争论了千年,各有信奉者。但在《嘿玛 嘿玛》里,钦哲诺布虽然描述了一个欲望酿成的悲剧,但对于人性的善良一面并未低估,这种善的种子,并不是因为爱而产生,而是因为忏悔。法律的力量,可以让作恶者受到即时的惩罚,而还有一种力量,却能让恶行即使逃过世俗惩罚,却生不如死——没人知道你做了坏事,可你仍然要背负忏悔。这种力量,或者叫做教化,或者叫做信仰。
24年,当参加聚会的人群已经变成了跳广场舞的非主流新人类,当年的孤儿已经懂得艰难求生,而曾经明朗干净的少年,已经成为颓丧的中年人。
看完整部电影,你会发现,最意味深长的绝不是剧情,而是那些舞蹈、表演与吟唱。那些戏剧表演,就如同《庙妓》里的舞蹈一样,能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沉迷于单纯的仪式之美,从而对其背后的文化产生向往之感。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绝不是拼命地把本民族的文化形式符号化,给外国人造一种容易理解的假象。文化真正的魅力,恰恰在槛外之人所不明觉厉之处。
——你的良心将永远受到谴责
——你曾抢走不属于你的东西吗?
信仰狂热的世界什么样,历史早就告诉过我们答案。但没有信仰的世界是什么样?在现实中可能会有各种不同解释。在美剧《传教士》中,当一个村庄的人发现,上帝已经长期失踪不在岗位,于是,各种恶行毫无顾忌地爆发??在放出恶这件事上,信仰的狂热与信仰的崩塌,会起到非常相似的效果。
但是,虽然《嘿玛 嘿玛》同样选择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但它的故事设置,却并无意于制造游戏一般的关卡来观察参与者,甚至,对于想打破规则引发矛盾的举动,有着惩罚性的措施,比如想要窥探他人隐私的人,会被摘下面具关押起来;所有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都可以吹哨呼唤警卫搭救;而主办者不定期举行的戏剧表演,更是教化意味十足:
——但我想告诉凶手
——小心了,凶手就在你我中间
“你来这里,是为了发现自己到底是谁。”神秘聚会的召集人,对参加聚会的所有戴着面具的人宣讲,“没人知道你是谁,这就是你的力量。”有点像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一样,匿名性可以让人感到安全,从而更加放纵自己的原始欲望。当没有人知道你做过什么,即使知道也必须守口如瓶的时候,你能做出的最坏的事是什么?
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现在,我们要给死者一个最好的葬礼
——你可以不干这份工作吗?
——我们不知道谁是凶手
——不要因为茫茫人生而灰心
——现在蛇狱卒会用骰子看到这一切……
——你是船,你是桨
——今晚有人被杀了
钦哲诺布的另一部电影《旅行者与魔法师》中,讲过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