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我们都曾为它豁出半条命去
- 核心提示
-
《高三》:我们都曾为它豁出半条命去
- 详情
-
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片记录了福建省一所县城中学高三班的整年学习生活,以一本女生日记内容为独白贯穿始终,将师生群像平铺展开……戒不了网瘾半夜翻墙去网吧的钟生明、因考试压力太大留字条逃走的张兴旺,考前紧张到夜不能寐的女同学,形影不离的早恋情侣,学校外端着饭盒和补品望眼欲穿的家长们,以及操碎了心还要狂灌鸡汤的班主任……纪录片中的“高三”在中国颇具有代表性,来自农民家庭的学生们肩负着“出人头地”的家族期待,每日机械重复般疯狂学习,演绎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景象。
周浩《高三》,2005
“为我读读书,好不好。”
是“死”,并非真的死,但比死更煎熬。高三伊始,老师就要求学生为高考“豁出半条命去”,他说“我还没见过哪个人学习学死了呢”,被洗脑成功的学生们个个“视死如归”,搏命读书,“死也要坚持学习到高考”这种话居然成为流行式豪言壮语。
台词控第550期,这句台词出自纪录片《高三》,钟生明是班里“自暴自弃”的差生,经常半夜翻墙去网吧过通宵,班主任使劲浑身解数,“软硬兼施”,仍然劝不好他,但也不愿意放弃他,“为我读读书好不好”,这是老师最低姿态的哀求,如果学生可以浪子回头,大概没什么是老师不愿意做的。
还有比“死”更可怕的压力堆积,来自老师家长,来自出身环境,也来自自己。阵前动员,老师灌输着“留在武平县城就完了”“要考大学走出去”的理念;身为农民的父母劳作一天只能赚来13元钱,她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家长会上,班主任要求家长保持和睦关系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想离婚也要等到高考后”;同学之间考试名次的攀比让哪怕是优等生也会心态失衡……这种身不由己的蝼蚁式奋斗与其说悲壮,不如说如鲠在喉的悲哀。
经历过高考的人,每年这个时候大概总要梦回一次高三,我常在梦里因为想不起三角函数公式急醒过来,这是地狱式高考教育制度给我们留下的梦魇。好在,我们都挺过来了。
王锦春老师开篇讲的那段话似乎有些隐喻意味,“人在这个圈子里,很难与众不同”,“局内人可能会理解我们,但一些专家学者可能会从这部片子里看到许多在他们看来不该出现的东西”。什么是不该出现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