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中关村,北京聚力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高水平科技,推出多项实招
- 核心提示
-
科创,中关村,北京聚力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高水平科技,推出多项实招
- 详情
-
5月30日,受海关总署委托,北京海关关长张格萍在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上宣布,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
《方案》同时提出,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推动监管政策和监管流程创新,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和指导机制,推进安全评估及算法备案工作,引导创新主体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将以研发创新为特色。“我们将推动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型综合保税区的‘样板间’。”北京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依托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并运用科技赋能,以更大的担当支撑科技强国和科技北京建设。
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司长周云帆介绍,我国正在加强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加强投资对成果转化的支持,成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并带动20个省市设立地方成果转化类基金,总规模超过1400亿元。另一方面,拓展科技企业信贷融资渠道,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合作,探索系列金融服务和政策工具。
科技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5月30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上,社保基金会宣布设立“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该专项基金全部由社保基金出资,首期规模50亿元,优选市场头部机构担任管理人,按照市场化方式投资运营。社保基金会和北京市政府将成立战略委员会,对基金投资方向予以指导,并对投资绩效进行评估。基金期限超过10年,彰显长期资金特征,将主要投向中关村早期和成长期科创企业,重点支持科创企业成果转化。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表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支撑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5月30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从突破关键技术、夯实底层基础、构建产业方阵、推动场景建设、构建创新生态五大方向提出了16项重点任务。
“我国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持续提升。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4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万家。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超过6300亿元,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到9.5%,已经成为我国创新活动的生力军。”周云帆表示。
同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强调要提升算力资源统筹供给能力,提升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能力,系统构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体系,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场景应用,探索营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
政策“组合拳”发力
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拟构建“2+2+N”保税业务谱系,即以集成电路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为核心,以人工智能产业和科技服务产业为重点,拓展总部经济、跨境电商、数字文化、融资租赁、高端软件服务外包等N个保税服务业态。
5月30日,2023中关村论坛闭幕,在20项重大科技成果集中亮相的同时,北京市集中发布多项支持科技创新的举措,包括《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设立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等。按照相关规划,2025年北京将基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方案》提出了总体目标:到2025年,北京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布局一批前沿方向,技术创新实现新引领;推动一批国产替代,技术攻坚取得新突破;构建一批产业方阵,产业能级完成新跃升;塑造一批示范标杆,场景赋能驱动新应用;营造一流创新环境,生态构建形成新成效。围绕上述五个方面,提出“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辐射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等具体工作目标。
2022年7月,北京市政府正式向国务院提出设立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的申请。选址地点位于海淀区温泉镇,地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范围内,规划面积约0.401平方公里,建筑规模66.35万平方米(地上)。围绕研发创新型综合保税区定位,共规划综合办公功能区、查验功能区、研发设计功能区、检测服务功能区和物流服务功能区5个功能分区。
当前,我国技术要素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从2018年的1.77万亿元,提高到去年的4.78万亿元,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贡献了全国93.7%的技术输出和82.8%的技术吸纳。
构建特色综合保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