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委员有何锦囊妙计?,两会前瞻|进一步落实好“双减”
- 核心提示
-
代表委员有何锦囊妙计?,两会前瞻|进一步落实好“双减”
- 详情
-
每年全国两会,教育都是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都会提出大量与教育有关的建议和提案。 2021年,代表委员提出有关“减负”“校外培训治理”的建议提案多达数十件,全国人大将“推动治理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列为重点督办建议,涉及的14件建议中有11件由教育部主办。针对代表委员提出的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严格广告治理、推进减负等建议,教育部将“双减”作为部党组和教育督导“双一号工程”。
比如,朱晓进认为,“双减”是一种手段和途径,并不是目的。目前教育“双减”政策没有和教育评价改革有效衔接起来,导致减负政策全面落实的社会系统性不强,全面落实“双减”有难度。如果不把中高考“指挥棒”跟“双减”落实途径和实施路径协调起来,部分家长的困惑和焦虑仍难以消除。他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家长用请家庭“私教”来取代进入校外培训机构,“费用翻番,负担更重”。 今年春节前后,朱晓进邀请有关教育专家交流,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最终形成《关于进一步落实好教育“双减”政策的提案》,并将提交全国政协。
“双减”政策落地后,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原12.4万个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营转非”“备改审”完成率达100%;预收费监管基本实现全覆盖,监管总额超过130亿;所有省份均已出台政府指导价标准,收费较出台之前平均下降4成以上;校内普遍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第三方调查显示,85%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72%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90%以上学生表示学业负担有所减轻。 然而,“双减”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今年全国两会上,“双减”政策无疑将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
譬如,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马恒燕围绕“双减”政策的落地进行深入调研走访,并提出了新的建议。 马恒燕通过走访调研,形成了《关于“双减”背景下合理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的建议》。她建议各地对教师额外付出的劳动给予相应的报酬,并根据教师工作成果加大激励力度。
马恒燕表示,“能不能通过加大绩效工资,来给老师在绩效工资上面有一个提升。如果我们在经费奖励上面有一些困难,能不能通过职称评定或者是我们对老师的优秀的指数上面能够有个提升,有一份荣耀上的 ,有一份职称上的认可,让老师能够在更轻松、更愉悦的环境下去工作。” “双减”政策实施后,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主委、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晓进在调研中看到,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负担有所减轻,教育生态有一些变化,家长的心理焦虑有所缓解,政策初步取得成效。“但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如何把‘双减’政策落实好,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双减’政策推进过程中,教师出现了负担加重情况,如教师工作压力大幅增加,专业发展受到影响以及教师面临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民进中央副主席王刚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召开的民进中央与媒体座谈暨两会新闻通气会上介绍说,针对上述客观事实,民进中央在拟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双减”背景下合理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的提案》中,建议相关部门合理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包括盘活编内外教师资源,加强优质师资供给;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扩大课后服务供给;合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做好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综合运用经济和管理措施,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综合施策精准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