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三角占18席,前三季度城市GDP50强:14城超万亿元
- 核心提示
-
长三角占18席,前三季度城市GDP50强:14城超万亿元
- 详情
-
今年三季度,各大城市的经济表现如何?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大城市发布的三季报,梳理了2021年前三季度GDP50强城市榜单。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已有14个城市GDP超万亿元,预计全年GDP万亿级城市将扩至24个;从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长三角最为集中,共有18个城市入围50强。
前三季度,上海GDP率先突破3万亿,为30866.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4.6%。北京前三季度GDP为29753.0亿元,也正在逼近3万亿大关,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5.3%。根据往年四季度占全年的比重来看,上海、北京全年GDP都有望突破4万亿元。 这两个城市的新兴产业发展都十分亮眼。其中,前三季度,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9%,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2.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新能源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3倍、29.2%、27.2%,凸显了创新型经济发展速度。
长三角群星闪耀
从已公布的城市来看,数据显示,长三角多个经济强市增速亮眼,其中苏州、杭州和南通两年平均增速均达到了6.6%,无锡、合肥增速达到6.5%,常州高达7%,绍兴达6.3%,嘉兴达6.4%。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不断深入,长三角各个城市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增强,包括高铁等硬件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进一步向长三角城市群集聚。同时,长三角的高教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大量的人才,高新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十分突出。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重庆有3000多万人口,面积达到8.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人口、面积、周边腹地都比广州要大很多,腾挪空间很大。虽然重庆传统支柱产业支撑力逐渐减弱,但近年来产业结构也在调整,新兴产业也在布局,增长势头很猛,后劲很足,因此长远来看,未来超过广州也很正常。 包括广州、重庆和苏州三市,全年GDP预计继续处于2万亿梯队。另外,今年前三季度,共有24个城市GDP超过了7500亿元,预计全年将有24个城市GDP超过万亿大关,即在去年23个的基础上增加1个,新的入围者将是东莞。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规模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也是我国几个主要城市群中,城市结构最为清晰、最为完备的一个城市群——从超大城市、龙头城市上海,到特大城市杭州、南京,I型大城市苏州、合肥、宁波、无锡,II型大城市扬州、绍兴等,百强县昆山、义乌、江阴等,经济大镇震泽、织里、崇福等,整个城市群层次合理、结构清晰。 此外,长三角不仅经济强市多,而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很快。从增速来看,考虑到2020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因此,两年平均增速更有衡量意义。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前三季度,有部分城市的两年平均增速尚未发布。
华南的一线城市深圳2020年实现GDP27670.2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该市实现GDP21791.18亿元,根据往年四季度占比来看,预计全年深圳GDP有望突破3万亿元大关。 广州前三季度GDP也突破了2万亿,达到20029.12亿元,继续位居第四。第五名的重庆前三季度GDP达到了19951.89亿元,与广州的差距仅为77亿元。对比上半年广州领先重庆将近200亿元来看,差距进一步缩小。因此全年下来,广州能否保持住第四的位置,仍有悬念。
从前三季度50强城市的省域分布来看,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13个设区市中,有9个入围了50强,其中有4个城市进入到了前20强,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和南通;苏州和南京位居10强行列。 江苏之后,同处长三角的第四经济大省浙江也有7个城市进入到50强。加上上海和安徽合肥,整个长三角地区共有18个城市位居50强行列,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
数据显示,2020年东莞实现GDP9650.19亿元,距离万亿大关仅差350亿。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实现GDP7694.62亿元,同比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4.5%,按照当前的速度,今年突破万亿可能性很大。 外贸出口对“世界工厂”东莞的经济十分关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东莞全市进出口总额11266.3亿元,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6.7%。其中,出口6980.5亿元,增长17.1%,两年平均增长6.6%。
全年GDP万亿级城市将扩至24个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今年前三季度50强城市的GDP之和已经达到了44.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3.7%。 其中,有35个城市前三季度GDP超过5000亿元,有14个城市前三季度GDP超万亿元,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
从区域分布来看,其他几个主要城市群入围50强的数量都与长三角有较大差距。 其中,在沿海三大经济圈之外,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只有2个城市入围,即重庆和成都,这两市都是城区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GDP总量都位居全国前十。公司企业资讯网 - 企业信息网
但在这两大城市之外,成渝地区其他城市与50强城市都有较大差距,简单地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市结构,就是“大的足够大,但小的太小”。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产业链分工协同程度不高,是当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存在的一大短板,未来这一区域需要加快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 今年10月,四川省决定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成都市及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乐山市、南充市、宜宾市、达州市7个区域中心城市实施。此举有利于通过政策释放推进区域中心城市构建省域经济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