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时评:不苛责这位高三学生,但舆论的热议也值得深思
- 核心提示
-
光明时评:不苛责这位高三学生,但舆论的热议也值得深思
- 详情
-
“他们不是高考机器,不是教育畸形,他们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张锡峰近日在一档语言类节目《超级演说家》中的一段演讲备受关注。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演讲出现在某个语言类节目上。但凡是节目,就有表演的性质。张锡峰的演讲词,不排除有节目组设计的痕迹,不可能完全是他的意思表达。尤其考虑到在高考前放出这段演讲视频,炒作话题的味道就更浓了。张锡峰的演讲其实也是节目的“环节”,过分的指责对他而言并不公平。 不苛责张锡峰,并不意味着这个演讲就没有讨论的价值。不管背后有没有推手,我们都不能否认,张锡峰在演讲中表现出的心态与价值观,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许多孩子,依然有着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光耀门楣的朴素愿望。他们心中有一种长远的期待,而这种期待也可能在某些时候变成以一种负担,这使他们成绩变得足够优秀的时候,也可能会封闭他们的心灵,使自己过于紧张。
6月2日,河北衡水中学宣传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媒体,节目是很早之前录制的。目前,该生正在高三备考,“过几天马上就要高考了”。 客观讲,如果不是出现了“土猪拱白菜”这句话,张锡峰的演讲不太可能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在十分钟完整版演讲视频中,张锡峰总体上讲述了一个寒门子弟为改变命运而努力奋斗的故事,基调是昂扬向上的。极个别句子可能有些直接,会引发一些人的不适,但这无法代表整个演讲的主体意思。我们也不宜抓住某几句话,就对这个孩子的品性、价值观下定论。
作者:汉卿
这显然不是教育的目的。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教会孩子包容、理性、思辨,用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与拥抱世界并不矛盾,而恰恰是,一个未来有真正大发展的人,既要有超强的专业能力,也要有健全的人格与优良的品质,二者不可偏废。 舆论之所以热议张锡峰的演讲,就是因为这个演讲,传递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只有对学业的拼劲,看待周遭的态度却难以令人信服。或许,这类学生在升入大学、步入社会之后,会逐渐打开自己,养成完整人格。而这,也是舆论期待高等教育能够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