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大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核心提示
-
加大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详情
-
二是实施多方面举措,推动脱贫人口多渠道稳定持续增收。进一步完善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机制,深挖省外组织化劳务输出、省内结对就业帮扶、公益岗位安置、农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等就业潜力,推动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围绕脱贫人口主要农产品生产,通过建立目标价格保险、内嵌为龙头企业全产业链条生产车间、共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方式,使之分享产业发展增值收益,推动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强化扶贫资本增殖升值管理,健全完善扶贫资产益贫带贫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村企共建、组团发展、发展服务经济等方式做大做强,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其财产性收入多元化增长。探索构建脱贫不稳定人口生产补贴、失业救济、生活救助等财政长效补贴机制,保障其转移性收入制度化增长。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脱贫地区乡村建设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建设,快速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和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全面优化公共服务。实施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推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资源向脱贫地区倾斜和流动。以乡镇所在地、中心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为主阵地,全面推进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及设施建设,快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供给。通过提高待遇、职级晋升倾斜、轮岗交流等手段引导优质服务资源向脱贫地区汇聚,优化提升其乡村公共服务质量。
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提升扶贫产业现代化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 编辑:张卓晶
产业现代化是新发展阶段地区获取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抓手,也是脱贫地区发挥特色资源和制度优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是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接续发挥财政支持和社会帮扶效用,强化脱贫地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加快推进数字农业、互联网农业、物流网络等新兴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在脱贫地区农村的布局和融合应用,构筑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坚实支撑。
二是实施更大力度的乡村建设行动。对标对表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全面推进脱贫村水电路气信建设。以脱贫村为重点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继续抓好农村“三清三改三建三化”工作,打造更高质量的绿色宜居新农村。探索村民、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话语权和参与度双提升的制度化推进路径,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制度,构建文明民主和谐的现代化乡村。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
脱贫重在精准,防贫亦重在精准。防控返贫风险,阻断贫困再生,既要精准识别风险人口及其风险因素,又要精准实施帮扶举措,二者缺一不可。 一是健全完善返贫风险监测机制。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生产经营、就业、股金分红等收入信息纳入返贫风险监测体系,借助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手段,综合利用金融、医疗、教育、电子支付等收入支出信息,筛查出收入骤减、支出暴增的风险群体,对照上年收支情况,研判返贫风险。进一步优化完善“自下而上”的村、镇、县、市多层级信息传递机制,畅通自申报渠道和快速研判机制。结合“自上而下”筛查机制和“自下而上”申报机制,及时全面识别风险群体。企业资讯网
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2021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该书系统记录了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分享中国脱贫扶贫的经验做法,为国际社会提供脱贫攻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部分脱贫地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就业机制还不够稳定,部分脱贫人口还存在返贫风险。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仅要精准防控返贫风险,从根源上阻断其产生,更要强化提升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脱贫技能和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延链补链强链,提升扶贫产业质量效益。围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产销融合发展链条,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布局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针对产业链短板和空白,靶向引进培强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和经营主体。实施更大力度的消费扶贫和电商赋能行动,加大绿色、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力度,推进特色优势农业产品产销更好衔接。完善扶贫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强化政策扶持和税费减免,推进智力、资本、科技等要素汇聚和协同服务产业发展。创新完善产业链益贫机制,营造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创新链、价值链、益贫链高效协同的产业链生态,推进扶贫产业向更高质量效益攀升。
二是优化完善防返贫帮扶机制。把边缘易返贫户纳入“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救助范畴,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给予社会救助。优化分类精准帮扶机制,针对风险户及其关键返贫风险因素,精准施策,通过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社会救助等措施,对症下药消除返贫风险点。完善强化返贫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地方设立防贫基金,探索将产业经营风险、就业风险纳入防贫保险保障范围,着力降低因经营亏损、失业、重疾、突发灾害、重大事故等生活困难家庭返贫风险。
收入水平不高,且构成单一是脱贫人口易返贫的主要原因。新发展阶段,育强脱贫户内生发展动力,不仅要强化现代劳动技能培训,着力改变其不能很好适应国内经济转型需要和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化的困境,更要广拓渠道,从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型性收入来源入手,全方位推进其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全面提升劳动技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动向,以农业现代生产技能、实用务工经商技术、岗位适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灵活采用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预备培训与订单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方法,提升劳动技能和人力素质,增强脱贫人口发展致富能力。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提升扶贫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需求和关键制约,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推动脱贫地区围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培育建立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等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抓紧制定出台特色优势农业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标准体系,依托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特色优势农业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