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国际教育家长的焦虑:疫情之下还要让孩子出去留学吗
- 核心提示
-
选择国际教育家长的焦虑:疫情之下还要让孩子出去留学吗
- 详情
-
“未来教育:在不确定性中成长”OPEN.ed公开教育论坛 全球化进程很可能以一种新的形式往前走
当下很多家长为孩子规划了以出国留学为目标、长时间跨度的教育路径,但突如其来的疫情等将这些家庭的教育计划被打乱,被搁置,家长们的心里开始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既定留学路线是否需要调整?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孩子的教育方向应该是什么样? 家住上海的王律师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家老大今年14岁,在一所双语私立学校就读9年级;老二11岁,在一所上海知名重点中学国际部就读6年级。王律师给两位孩子都选择了非国内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环境,他计划未来让孩子出国留学,而非在国内参加高考。
2-6岁的小朋友宅在家里,无法在校园里玩耍学习、与老师同学面对面互动,对年幼的他们而言“网上课堂”是否必要?爱文深圳幼教部认为通过网上课堂,让他们保持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让他们与老师和学校保持联系、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直到回归真实校园的那一天,才是这些年幼的孩子最需要的。 从疫情初期到现在,爱文深圳幼教部从最初的线上活动到现在进行的“家庭学习体验项目”。内容包括中文阅读、英文阅读、数学思维培养、室内活动、科学实验、居家游戏、亲子活动等等。
近日,在爱文世界学校深圳校区主办的“未来教育:在不确定性中成长”OPEN.ed公开教育论坛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和Ted Faunce等多位资深教育行业从业者,分享了他们在疫情冲击改变世界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对未来国际教育的思考。 李泽湘称,当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困难倍增,他以前香港深圳往返非常简单,现在来回就是28天,“这让我觉得非常不习惯”,但疫情推动之下,世界产业格局、人的生活模式都会发生很多改变。他认为科创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把握不确定性,把危变成机。
俞立中认为,在认清不确定性后,我们还是可以看清某些基本规律,例如“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连接,并不会就此停止,因为世界未来的发展有这个需求。” 在俞立中看来,全球化进程在疫情过后,很可能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往前走,“人类是理性的动物,大家会思考问题,世界的和平,世界未来可持续的发展,都需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沟通、交流、合作,这是一个大趋势。”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今年6月仅数十人持国际留学生签证入境,而去年同期约有4.5万人。澳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被录取但推迟入学的国际留学生超过6.5万名,有的学生甚至将复学日期推迟到了明年或更往后。 就王律师观察身边人群,孩子已经上高中的家庭当下就面临是否按原计划留学的选择,以及后续相应安排,这些家庭确实焦虑情绪比较明显。
王律师称其身边很多朋友都考虑送孩子到国外留学,“其中上海的家庭大部分是从小学开始就选择体制外学校,外地的朋友有的是先让孩子接受体制内教育,然后直接留学。”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许多家庭开始对原本的留学计划产生了动摇,甚至改变。今年以来,王律师也经常听自己孩子说班上原来准备移民转学的同学,其行程安排因故暂停。
主推双语教学的国际学校也是受疫情冲击较明显的行业之一。首先今年以来,因为疫情关系,许多外籍老师未能如期来中国工作,爱文深圳校区也面临这种情况。除了尽可能补充师资以外,爱文也开展了线上教学。 2020-2021学年度,爱文深圳校区已经开设2岁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6 岁预备班。鉴于目前学生偏低龄化,“网上课堂”并不是幼儿教育的最佳方案。
正如王律师表示,当下环境对自己家庭教育安排也会产生影响,例如再次评估美国这一条留学线路的风险。但孩子留学这一教育大方向没有变化。 在线教育的个性化尝试
疫情让国际教育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突然之间许多家庭面临教育规划的再选择与调整,他们迷茫:“现在整个都乱套了,孩子的教育要何去何从?” 对此,爱文深圳校区校长Ted Faunce首先建议家长保持冷静,不要将自己焦虑心态投射到孩子身上。
他希望孩子将来在行万里路之后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所以让他们先在有英语的学习环境下读书,通过潜移默化来掌握另一门语言。 王律师的选择是当下国内家庭教育计划的一个典型,尤其对于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中国中产及以上家庭而言,教育的赛道早就不止一条了,高考只是家长的选择之一,出国读大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并且出国留学低龄化(包括小学和中学,以高中为主)趋势在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