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撒贝宁竟把鞋垫当牙套,《耳边疯》让人捧腹
- 核心提示
-
撒贝宁竟把鞋垫当牙套,《耳边疯》让人捧腹
- 详情
-
仔细看《耳边疯》,会发现一个细节——笑点很密集。三个作品里,笑点属于轮番轰炸。就算表演环节一般,也会用大量花字及周边素材做补充。为什么这样做?《耳边疯》是网络综艺节目,其用户是年轻人,在快节奏的社会,怎样让他们环环相扣看下去,是首要考虑的。
《耳边疯》号称“全民遥控整蛊明星真人秀”,但骨子里其实算喜剧综艺。在过去的两年里,我看过的喜剧综艺节目也不算少了,但像《耳边疯》这样的,还真是少见。借这个机会,来聊聊当下的这种节目类型。
明星要舍得放下身段,这一期的《耳边疯》,总结下来的关键词就是——身高。王祖蓝的身高被撒贝宁调侃,撒贝宁的身高被王祖蓝调侃,两个人的身高一起被节目组调侃。这样的安排,无伤大雅反而获得了更多好感。就像周杰巧妙化解打保安、鼻孔大一样,就像薛之谦总是以歌手自称一样,一些自黑的梗一旦被挂上了综艺感,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腾讯娱乐专稿(文/老陈)
收视率与点击率,不只是台网的区别;买节目与卖节目,不仅仅是手艺人与生意人的较量……身在综艺江湖,看见了就不能背过身去。老司机聊综艺,只提供增量信息。
喜剧演员片酬已经高到离谱,圈内皆知。谈这事,需要技巧。我举几个例子吧:1、某个周末档当天收视率连续第一的喜剧综艺,演员片酬至少要占制作费的三分之二。什么概念?也就几个亿吧。没有大咖,广告主就不干。2、某位东北的知名喜剧演员,半年前片酬是80万一天,现在已经涨到120万-150万一天了。还别嫌贵,要敲到档期,得先看看关系是否够硬。上半年还有电视台在尝试请小喜剧演员,但是残酷的现实已经给他们上了一课。高投资高回报,已是现实。
放眼望去,喜剧综艺的模式都差不多——都想当个“喜剧之王”。整两个主持人,分成两队。喜剧咖凑不齐,就弄点跨界的,相互搭着来,采用PK制。现场投票都是设定好的,冠军一般是给有档期的。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类模式不好,只是看久了就觉得有点单一。
看喜剧综艺节目的观众,有点偏老。某台自从凭借喜剧为王后,局部地区的观众多了起来。这事其实是双刃剑。没有观众,急。观众偏某一类型,也急。为什么?广告主并不是很买账。从电视台到网站,现在追求的用户都是:年轻、女性。这帮用户有消费能力,潜力大。很明显,电视台的主流喜剧综艺观众,是很难达到这个目标的。
要搞笑,方式有很多种。一定需要喜剧老面孔吗?一定要搞强PK赛制吗?一定要想破头皮硬生几个包袱吗?我看也未必。当然,《耳边疯》其实也有一些问题,某些剧本的必要环节,会让观众摸清楚套路。摸摸口袋里有啥,必须要来一段才艺表演……这些操作让我想起了《谢天谢地,你来啦》,一看到表演才艺就知道要喊停了。久了,也就僵化了。
喜剧综艺类型雷同化,《耳边疯》拿什么来破局?
整期节目就是在不停做局。撒贝宁与王青,分别加入王祖蓝、沈梦辰、刘维、曾艳芬组成的队伍中。王青先是在健身房与教练产生笑料,接着是王祖蓝与女宿舍管理阿姨闹误会,最后是撒贝宁当着一众大学生进行讲座……可以这样说,从单一接触升级到坑群体,这里面的变数挑战是挺大的。做局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你既爱又恨还搞笑,当结果最终揭晓的那一刻,彼此间的微微一笑似乎在回味一场梦。
喜剧是个宝,舍得砸钱效果才能好
《耳边疯》,一个简单的模式怎能撑起一档节目?
要想收视好,一定要把喜剧搞。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东方卫视2016年上半年的地位之所以能提升,一多半要靠那几个喜剧节目。《欢乐喜剧人》系列、《笑傲江湖》(观剧)系列,已成招牌。于是,《喜剧总动员》换平台之事、《欢乐喜剧人3》发声明之事,闹得满城风雨,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收视率不好,谁会费这神?
怎么用喜剧综艺去勾年轻观众?湖南卫视上一个喜剧节目叫《我们都爱笑》,再再上一个喜剧节目叫《百变大咖秀》。《我们都爱笑》坚持了很久,难开局面。在最新的排播表里,台里决定重启《百变大咖秀》,搞笑属性依旧,只是回归到了砸明星的老路。另外,即将上马的《头号惊喜》,属于制播分离。其模式跟《耳边疯》雷同,问题肯定也是有的,要等播出后才能说。不过,目的倒是很明确——要想方设法让年轻观众笑起来。又要搞喜剧,又要保证年轻用户不被稀释,难啊。
只要有一个敢尝试,效仿者必众。说一下后面的喜剧类综艺节目大势吧。
明星档期一旦受影响,那么作品质量也就会打折扣。喜剧综艺井喷了那么久,除了“咖妃”、“李焕英”、“黄晓明自黑”等极少数作品有点印象,其他还记得多少?大哥,现在明星那么忙,赚钱的年代,哪有那么多时间跟你搞创作啊!一个好的包袱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就连彩排都挤不出时间,怎么能闭门数月跟你提升艺术呐。说句很现实的话,今年愿意为央视春晚(在线观看)奉献语言类作品的,绝对可以称为艺术家。
说这话的目的很简单——我的笑点,是正常的。
工作室模式将慢慢成为主流。贾玲现在有投资了,团队也健全了,该好好大干一番了。开心麻花现在积累也够了,跨剧场跨综艺跨电影,各种跨。本山传媒除了宋小宝小沈阳,现在连保安宋晓峰都捧起来了,人多好干活。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以往是拿着模式去找人,现在是团队盘好模式码好人练好作品,来敲平台。
砸大明星搞PK模式的节目,依然会存在。明年《欢乐喜剧人3》等王牌喜剧节目,继续会推出。怎么老树开新花,是大难题。观众要看新面孔,电视台要收视率,演员想出好作品……如何协调好,是门学问。
未来的喜剧类综艺怎么玩?
可以明确告诉各位,《耳边疯》这节目我已经刷了两遍。第一遍,是与十几个同事一起看。老少都在场,笑得肚子都疼了。第二遍,是与一位男同事一起看。虽然我已剧透,但中间的部分他就是舍不得快进。
不好意思,《耳边疯》这节目不合适截取图文来描述。视频的魅力在于其本身的环环相扣。一旦破坏这个逻辑,也就索然无味了。
写在正文前:
模式很简单,就是一个人遥控另外一个人,与人、物发生关联,进而产生化学反应。你说《耳边疯》这模式很新嘛,我们好像又似曾相识。以前公交车上的电视里,经常放一些老外的搞笑节目片段,其模式就是这样。吴宗宪2004年停播的《综艺最爱宪》,也能在《耳边疯》里找到影子。当年吴宗宪这节目可是拿下过全台湾收视率第二,直接威胁《综艺大哥大》的地位。都说时尚是30年一轮回,我看电视模式也是有轮回制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节目是有剧本的,这是作品质量的保证。事实证明,就算综艺感再强的明星,也不能少了剧本。不管是真人秀,还是喜剧综艺。沈梦辰、撒贝宁之所以能遥控,剧本提纲不能少。怎么把控被遥控者的情绪不抵制,怎么不让健身教练不发火、宿舍管理阿姨不报警、大学生不提前离席,对剧本的要求很高。各种假设及快速替补方案,是要在剧本里或者脑子里直接体现。一旦破了梗,也就没法玩了。所以,煽疯团的强主持人属性,是有必要的。
有人说,看来看去,这些喜剧综艺节目尽是些老面孔。这话是实话。东北那一趴,北京那几趴,上海那几趴,老的少的,其实就这么些人。搞定赵本山、郭德纲,你这节目几乎就能成。当然,也有新鲜血液,但风险太大了,青曲社不是有节目嘛,水花也就那样。学院派不是走出了一批同学嘛,兜兜转转还是难担纲。老师傅不是也招了一些徒弟嘛,但是跑起来就发现,还是欠些火候。好不容易培养了一批素人,可一旦抽走了明星,总感觉是一盘散沙……算了,这趴不能说得太多了,得罪人。
喜剧综艺,都想做。但不是想做就能做。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