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交官犀利回击,美国“退群”不忘诋毁中国
- 核心提示
-
中国外交官犀利回击,美国“退群”不忘诋毁中国
- 详情
-
7月2日,巴西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的研究表明,在圣卡塔琳娜州首府城市去年11月采集的废水样本中存在新冠病毒…… 英国牛津大学的专家也于近日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并非源自中国,而是早已“潜伏”在世界各地,并于特定环境下被激活。
“现在是美国病毒了,大男孩!”
5月15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初的献血血液中含有新冠病毒抗体; 6月26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发布公告称,在2019年3月采集的废水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
面对这么多有力证据,美国政府却依然视而不见。特朗普近日关于疫情的推文中仍然多次采用“中国病毒”等污蔑字眼。美国知名作家斯蒂芬·金也因此怒怼特朗普:“现在是美国病毒了,大男孩!” 美媒报道: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300万例
上述几个问题,也被赵立坚用英文发在了推特上。而7月6日当天,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发推文指出,希望美国能邀请世卫组织赴美进行彻底调查。 华春莹推特截图
不过,当该决定真的付诸实施后,仍在美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对声音。 《今日美国报》引述民主党人的话说,这一决定不负责任,考虑不周。他们指出,此时此刻,疫情正在肆虐,国际合作对于应对这场危机至关重要。
而与美国的遮遮掩掩不同,中国同世卫组织就病毒溯源问题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合作,中国科学家也与国际同行进行着科学交流。 在今天(7月8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证实,世卫组织专家将来华与中方专家合作,就新冠病毒溯源工作进行科学规划。
相反,美国频频威胁世卫组织,阻挠其正常运行,还多次因世卫组织肯定中国抗疫成果而对其大放厥词。 不出所料的是,美国这次退出世卫组织,依然以中国为借口。路透社报道指出,美国宣称世卫组织受到了中国影响,这促使其做出了正式退出的决定。
资料图片:美国国会大厦(新华社) 特朗普政府有提出过什么好建议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近段时间,美国除了对世卫组织提出一些强人所难的要求之外,并没有提出过建设性意见。
从疫情初期拼命指责,到如今正式宣布“决裂”,美国政府一再针对世卫组织的花式“手段”,也让世界各国都见识到了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可以如何“任性”。 而美国为“退群”编造的各种难以自圆其说的借口,也让外界愈发怀疑:美国退出世卫组织的背后,到底是心虚,还是逃避?
这种谬论,让节目主持人阿里都感到难以接受,反复向纳瓦罗询问证据何在。美国观众也纷纷表示,对这段采访根本“看不下去”。
参考消息网7月8日报道(文/唐立辛)
在全球合作抗疫的道路上,美国又设下了新的“路障”。 据路透社7月7日报道,美国已经正式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它将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美国这次“退群”,并不像以往那么突然。 联合国方面7月7日表示,它在一个多月前就收到了来自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一决定的通知。而在此之前,特朗普也已经多次高调“预热”,在不同场合提出过对世卫组织“断供”乃至退出的选项。
事实上,新冠病毒流行的真相是什么?科学界一直在努力探寻。 最近有越来越多科学研究的结论,正指向美国“甩锅”的相反方向:
针对这种拙劣的表演,中方予以坚决反击。在7月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指出,纳瓦罗此人撒谎成性、造谣上瘾、四处投“毒”。这个“毒”,是指借疫情对中国污名化的“政治病毒”。 他还发出“灵魂拷问”:美国政府关闭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基地关闭与“电子烟疾病”、大流感和新冠肺炎之间有什么联系?美方何时邀请世卫组织或国际专家组赴美国调查疫情的起源?
“退群”遭遇激烈反对,美国又搬出了中国
美国政府一边继续“甩锅”,一边持续在抗疫问题上卖力抹黑中国。 7月3日,白宫国家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主任纳瓦罗接受媒体采访时,妄称中国“培养”了病毒且“故意派出成百上千人将病毒传播到美国”,而美国“被蒙在鼓里”。
美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埃利奥特·恩格尔说:“把责任推给世卫组织无法抹去特朗普政府的错误,也不能消除我们国家已经遭受的痛苦。” 就连来自共和党的参议院卫生委员会主席拉马尔·亚历山大也表示,不同意特朗普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退出世卫组织的决定。
中国外交官发文:希望美方邀请世卫组织赴美彻查
资料图片:世界卫生组织(新华社) 美国国会也于同日收到了这一决定的正式通知,按照白宫说法,退出决定将于2021年7月6日生效。
这并不是华春莹首次提出此类诉求,在6月12日的记者会上,她就曾呼吁美方为了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以及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同世卫组织合作,邀请或同意安排世卫组织专家在适当时候赴美国展开考察。 反观美方,不仅一直回避“被世卫调查”的呼声,如今索性“一退了之”。有海外网友在看到赵立坚和华春莹的提问后,便大胆推测:美国是心虚了吗?
“如果特朗普政府有针对世卫组织改革的具体建议,应该将其提交国会,我们一起推动改革。”他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