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头娃娃的罪魁祸首“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情没那么简单!
- 核心提示
-
大头娃娃的罪魁祸首“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情没那么简单!
- 详情
-
“固体饮料”当成“特医奶粉”销售,郴州并非特例。 家住广州番禺的陈女士向南方日报报料热线反映,其去年11月因不到一岁的儿子发育迟缓、拉肚子、湿疹等问题到医院就诊,医生推荐转食“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她在医院旁边一家大药房购买时,药店工作人员建议购买一种叫做“佳瑞宝”的氨基酸配方粉。“我看到包装上有固体饮料的字样,觉得有点奇怪,但药房的人说这就是一种特殊奶粉,很多人都买,销量很好。”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当时买了三罐回家,后来咨询一位学医的亲戚后还是决定退了货。
天眼查资料显示,倍氨敏的生产商为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成立于2015年2月2日,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其经营范围包括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固体饮料、特殊膳食食品、保健食品的销售等。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由四个个人股东持股,法定代表人肖诗弧持股67.9%,为第一大股东。
2016年7月1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开启千亿特医食品“蓝海”。但特医食品注册对标药品,对产品注册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对企业生产企业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以及检验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布的信息,目前获得特医食品注册资质的主要以雀巢、雅培、美赞臣等外资巨头为主,国内仅有圣元、贝因美等几家企业获得相关资质。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特医配方奶粉价格昂贵,以雀巢一款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为例,一罐400克零售价在300元以上,相当于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两倍多。
网络截图
庞大过敏宝宝催生特医市场 “固体饮料”到底是什么?为何会进入药店抢占“特医奶粉”市场?这或许跟背后庞大的消费需求市场有关。
郴州“大头娃娃”事件今日登上新闻热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晚间发布公告,责成湖南省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商家进行彻查,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总局指出,固体饮料是普通食品,不是婴幼儿配方乳粉,更不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其蛋白质和营养素含量远低于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固体饮料”为何能冒充“特医奶粉”进入药店及母婴店销售?业内人士指出,幕后其实并非“假冒”二字这么简单。
网络截图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儿科专家告诉记者,中国牛奶过敏宝宝发生率达到0.8%-3.5%,相当于30个宝宝中就有1个牛奶过敏,按照中国每年出生1500万新生儿来粗略计算,每年至少有50万以上的宝宝牛奶过敏,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和市场。对于这些牛奶过敏宝宝,服用水解配方奶粉可以缓解乳糖不耐受的情况。这类产品按照等级高低分为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配方粉、部分水解配方粉。 “上述固体饮料,其实就是以牛奶为来源进行改造后的配方粉。打个比方说,特医奶粉相当于是市场上的‘原研药’,而固体饮料相当于是‘国产仿制药’。”这位儿科医生解释,单纯从医学角度看,使用合格的“固体饮料”产品,也有一定效果,而且对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家庭来说,这一产品也更加便宜。但是国产配方粉划分到“固体饮料”目录下,很容易引起误解。“不少同行都遇到家长投诉,为什么给孩子喝‘固体饮料’。”
涉事的母婴店为永兴县爱婴坊用品步步高店,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5万元,为个体工商户,法定代表人廖银军,经营范围为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特殊食品、婴幼儿用品、童装零售;婴幼儿游泳服务。 网络截图
乳业专家宋亮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某外资企业的一个系列特配粉,从研发到配方申请下来就要5000万元,国内一些企业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专业背景,只能钻监管空子,打固体饮料的擦边球,产品配方也多是模仿国外品牌。 上文的儿科医生也指出,郴州“大头宝宝”事件,不排除涉事企业本身产品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固体饮料相对于特医食品,要求没那么严格,前者可能只关注蛋白质处理水平,而优秀的厂家则会关注到更多细节和营养物质补充,“最好不要把这种特殊配方粉作为婴儿的唯一营养来源,尤其对于6个月前的婴儿,是否只吃特殊配方粉,业内仍然存在争议。”
此次并非倍氨敏首次出事。媒体报道指出,2019年,有湖南消费者为牛奶过敏的婴儿购买食用倍氨敏半年后,婴儿出现体重下降、拍头等症状,也被医院诊断为“佝偻病”。 “固体饮料”不得暗示功效
网络截图
【记者】严慧芳
根据今年2月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修订公布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的公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而“固体饮料”则包含在“饮料”这一大类中,其中包括“蛋白固体饮料”。 市场监管总局在上述通报总指出,非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并要求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举一反三,针对获得饮料、糖果制品、代用茶、其他食品等生产许可的,产品易误导消费者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混淆的普通食品生产企业,加强监督管理。
郴州爆出“大头娃娃” 据湖南经视报道,郴州市多名家长反映,因孩子牛奶过敏,医嘱建议食用氨基酸奶粉,随后家长在母婴店导购人员的推销下,购买了名为倍氨敏的“奶粉”。在长期服用这种“奶粉”后,儿童出现了湿疹、拍头、头骨畸形生长发育滞后等症状,被医院诊断为“佝偻病”。受害家长表示,倍氨敏包装上有“固体饮料”字样,但母婴店导购人员称“这是牛奶的另外一个简称”。
记者走访了广州海珠区数家药房和母婴店,未见上述“固体饮料”销售。业内人士指出,该类产品主要布局在医院周边以及二三线城市。 记者了解到,上述“佳瑞宝”的产家是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而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官网一份通报显示,2019年6月,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未取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和生产许可,将生产的固体饮料以具有一定功能性质的“配方粉”形式出售,宣称能解决婴幼儿过敏等问题,被责令停止生产召回相关产品,并依法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