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编剧调研报告:收入下降,百万薪酬凤毛麟角
- 核心提示
-
青年编剧调研报告:收入下降,百万薪酬凤毛麟角
- 详情
-
谈及工作中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时,超过四成的受访编剧认为最需要资金方面的帮助。还有编剧称,需要“更多的项目来源渠道”和“对创作的主导权”,更有人直呼“来个真正懂行的团队吧!”
84%的受访编剧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近半数受访者曾在全日制高等院校接受过相关专业教育(戏剧影视文学),其他受访者的最高学历也多为文科类专业。
收入较高的多是入行多年的资深编剧。208位受访者中,上年度收入过百万的有11位,其中10位的从业年限超过7年,另一位也在编剧行业待了四年以上,这11位高收入编剧大多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
50%的受访编剧未来考虑转向导演或制片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投资方和项目方常常会对创作给出各类的意见,但他们的满意程度却是受访编剧们相对较少考虑的因素。
此次受访的208位青年编剧多在1995年(25岁)-1984年(36岁)之间,平均年龄30岁,且男女比例基本相当。
在疫情暴发之前,参与补充答卷的109位青年编剧中的大部分都有正在创作开发中的项目,比例达到61%,22%的编剧处于暂时没有项目的状态。13%的编剧的项目在筹备阶段。
独立编剧最需要财务、法务问题的支持
其中85位受访编剧表示正在进行的项目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相对青年导演的调研,编剧们转移到线上沟通的工作项目比例更高,占61%。
同时,项目迟迟不能落地或者烂尾、资金短缺、合作方专业度欠缺等,也会消磨掉一些青年编剧的信心,成为其职业生涯中的困难时期。
71%的受访者的项目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谈及自己作品最重要的价值时,超过半数的编剧把“观众口碑”“业内的肯定和荣誉”以及“自我艺术追求的实现”放在了前三位,“名利”反而不是他们特别在意的问题,这与他们在判断“成功编剧”时的选择非常一致。
58%的受访编剧依旧是独立编剧
和其他行业一样,新入行的年轻人收入不会太高。受访编剧上一年的税后年收入普遍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下,这个比例超过七成。
焦虑已经成为当代都市人的普遍状态之一,甚至多看两眼微信朋友圈,都可能因为别人“看起来”全都过得很好而倍感压力。
以下为调研报告节选。
有编剧表示,减产是肯定的,而且行业也会面临一段时间的困难期。相比之下,编剧已经算是整个影视行业中受疫情影响最小的工种。虽然整个行业停摆,委托项目会减少,但是这段时间正好可以停下来,好好思考和沉淀自己,或者把现有的作品打磨的更加成熟。整体看行业发展,还是很有信心。
经过交叉对比,可以明显看到单打独斗的编剧们往往存在着更大程度的焦虑,生存的压力、维权的困难等都让他们的生活颇为艰辛。
导演篇:https://dwz.cn/4FeeWUmT
延续对于青年编剧个人状态的关注,调研还收集了他们对于自身状态的满意度数据。受访编剧对自己身体状态的满意程度普遍较低,对精神状态的满意程度相对较高。
多在25-36岁之间
受到疫情的影响,有45%的受访青年编剧明确表示2020年度收入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19%的人则表示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对于收入不高的青年编剧来说,未来生存压力会更大一些。
84%的受访编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29%的受访者表示对2020年影视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
在法务方面提到最多的是被“骗稿”(如剧本被采用但无署名,被盗用创意大纲或核心情节等),受访青年编剧中有过这一经历的比例高达75%,且近半数是入行不到三年的新手编剧。
那么青年编剧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和观众之间的关系?超过七成的受访编剧表示,会努力平衡自我表达和大众之间的需求。
购买请见微店
当被问及是否考虑疫情相关题材的创作的时候,其中62%的受访编剧表示会考虑,也有38%的编剧明确表示,不会进行相关创作。有编剧说“创作是需要沉淀的”,暂时还是聚焦在自己擅长的题材和内容上。
访谈中我们也发现,政策、市场等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理解和解读,也是受访编剧们遇到的困境之一。
参与补充调研的109位编剧中,对2020年中国影视行业整体发展持乐观态度的比例为29%(这一比例明显低于上文中对整体行业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的比例),超过四成人觉得不好不坏。
成功的编剧必须拥有行业的认可和对应的人脉
对于合作的制片方,超过半数受访编剧最看重双方“对创作的理解和认识是否一致”的特质。而在合作过程中,受访编剧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项目是否能落地”以及“制片方是否专业”上。
59%的受访者认为作品最重要的价值是“观众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