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提示

一线丨八问《第一次的离别》主创:全素人出演,汪涵帮助很大

2发布时间

时间:2018-11-02   浏览655
发布人:lexy莱克

3资讯详情

 

二问:我们注意到演员表里,男女主人公剧中的角色正是他们真实的名字,他们是在表演自己?那么哪些部分又是作了原创?

五问:这部电影在筹拍之初是没有完整剧本,只有大纲的,为什么大象点映会愿意参与进来?

监制秦晓宇:音乐的挑战性很强,我们的音乐老师文智波提出了很高的标准。一开始我们就不想做纯粹民族音乐,做太原生态的东西,我们觉得不是特别理想。因为这部电影,我们一致认为,它有一些超越民族性的东西,诉求是能够沟通不同文化的。既有国际音乐共通表达的东西,又能有民族元素创造性的运用,不是把那些东西照本宣科拿出来用。

这样一部特别的电影究竟是怎样诞生的?汪涵担任总策划的背后又是怎样一种渊源?腾讯《一线》分别对话了影片导演王丽娜、监制秦晓宇、出品人之一吴飞跃、腾讯影业高级副总裁陈菲、音乐文智波、摄影李勇等诸位主创,为我们一一揭晓幕后趣事。

但你看这部电影,最动人的是孩子之间的友情。在这一点上,王丽娜非常有分寸,她让孩子不意识到是在干一件表演的事情,因为最打动人的表演是没有表演痕迹的,是最朴实、最本真的东西。千万不能把这个损害掉,不能用强戏剧性的东西来冲淡这一点。

导演王丽娜:我觉得名字会不会不要太直白,应该有更丰富的东西。因为这部电影就像我说的,我个人喜欢的影片,一定是没有明确的结论、固定的结构,一定是存在观众可以攀爬的缝隙和烈风的。我一定不想用强烈的情感去勒索你,但也一定是能让你更有意识、更清醒地去观看他们,同时唤醒你内在的一些东西。我喜欢含蓄的、有扩展性的表达方式,我希望定义片名的时候也有这么丰富的东西。

腾讯影业高级副总裁陈菲:如果你认为这部影片是值得被奖项所肯定的,那么我非常谢谢你的欣赏与眼光,好的作品倘若能够被市场和专业奖项所认可,那肯定是一件荣幸的事情。事实上,从Next Ideal腾讯青年创新大赛开始,我们就一直关注、支持青年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助力新领域新题材的探索。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的青年导演开始进军大银幕,获得赞誉,电影市场的欣欣向荣离不开年轻的创作者们。另一方面,腾讯影业在这三年成长里,一直秉持着“初心”“敬畏心”“信心”和“耐心”,虽然影业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主导与主控项目,但是完善自身能力与连接优秀合作伙伴的脚步也持续在加强。

监制秦晓宇:我们起初考虑过叫《小月亮》,因为孩子本身很明媚,“小”字暗含童年之美。同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意味,本身的况味特别丰富,耐人寻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队电影没有进行主题的明确和限定,它本身就像我们的生活,孩子的生活也都是一种无主题变奏的进行时。想想我们的童年生活,好像也不是什么特别功力主义的产物,就是我一定要什么,所有一切朝这个方向努力,不是这样的。生活自有逻辑,有自己的丰富性,过于强调某一面,其实是对其他的削减和压缩。

导演王丽娜:当影片最终呈现时,两家的走向有这样一个趋势,这是能料想到的,第一次的离别,两个家庭都面临这个。但最终怎样通过影像来呈现,我之前无法预料,也很难想象,我一开始就想到最终太阳照常升起,有一群羊,但作为结尾我最初很难想象。但当我们到他们曾经走过的沙漠,夕阳下艾萨赶着羊群回归牧歌般的生活,凯丽又远离小镇去往城市,我发现这样最终画面的呈现,在拍的过程中是天里地利人和。那个结尾我觉得非常惊艳。

音乐文智波:这次创作又兴奋、又熬人、又折磨、但是又幸福。在音乐制作上,我们希望采取简约的方式。因为大自然已经很美了,自然的原生态、风声或者飞鸟的声音,这一切都很美了,所以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然后我们觉得要有人声、有歌,但一定不是歌曲,人声只是一个乐器,它是一段音乐,不是一首歌,这个概念我们第一次见面,看完片子就定了。我应该是写了11段音乐,最初的创作过程非常顺利,大部分音乐是春节期间在老家完成。但片尾音乐我折磨了将近一年时间,足足有7、8个月,推翻重来了多次。

七问:参与这部电影是因为觉得这类题材容易拿奖吗?

导演王丽娜:因为他们的名字就很好听,如果改名字,小演员会觉得那不是我自己了。至于说电影中的人,是否都是他们现实中的身份,有些是有些不是。一些主要的角色,比如两位小演员的父母,都是他们真实生活中的父母。不过也有一些非职业演员介入到会议中、探讨中,这些非职业演员是挑来的。

由青年导演王丽娜执导、诗人导演秦晓宇监制、主持人汪涵担任总策划的国产影片《第一次的离别》,入围了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而是否能摘得这一殊荣,就将在今日揭晓。

当然,汪涵也比较相信我们,他知道我们不希望做一部爆米花电影,希望能做的是有审美价值、有社会意义、有真挚动人的情感的东西。我们有一个创作理念叫“诗与真”,也就是诗意与真实,这部电影非常完美地诠释了这一风格,把诗意的因素和现实元素结合的水乳交融。

说实话,我们真是一个挺理想主义的团队。在一个停电的夜晚,大家就共同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挺冒险、冲动,但又按捺不住冲动的决定。我们干了很多铤而走险的事情,昨天半夜走回来的时候,我们说又过了一次险滩,真是这样。过程中,我们从未怀疑过这件事会不成功,这种创作最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初心和坚持。我刚刚说到,就在看到素材的那一刻,我已经很清楚地感知到了片中的人物,以及核心创作者的想法、初心,她会以怎样的精神去坚持,我们完全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了。

摄影李勇:我们有很多画面是偶然的巧合,整部戏天时地利人和非常给力。那天我们拍的时候,那个光特别好,我们就组织了这么一个镜头。

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四问:电影拍摄前,你曾大量取材并拍摄了纪录片,当决定拍这部电影时,就已经定主题为“第一次的离别”吗?

八问:片中的配乐都特别空灵,却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方民族音乐。

监制秦晓宇:如果说原创性上,艾萨和凯丽这两个孩子原本有各自的生活,如果没有这部作品,他们之间所有的交往是不存在的。王丽娜最初拍摄的那部纪录片中,就是几个孩子在各自的生活空间,没有交织,没有共通的情节。

最初我和汪涵交流时,我们的方式是有一些大胆的。因为我们只有故事大纲,没有剧本,这个大纲来自于王丽娜调研半年、拍摄一年的纪录片素材。这种创作方式与一般剧情片是有所区别的。汪涵觉得这电影动人的因素有二,一是现实生活,二是真情实感,他觉得只要把这两个方向做好就足够动人。

腾讯《一线》报道 作者:胡梦莹

三问:影片结尾,太阳即将升起,小男孩艾萨赶着羊群逐渐离开画面,这个意境有怎样的意味?

六问:汪涵担任这部电影的总策划,是出于怎样的契机?

关于片名我想了很久,最后敲定是因为,艾萨上了一堂课叫《第一次的离别》,他在课堂上学到了这样一篇课文。然后我再去回味,我觉得这名字挺动人的,开始没想用特别直白的名字。

监制秦晓宇:我们是挺好的朋友,一起做一些中国方言文化保护的事情。这部电影我一开始就和他说了,这是一部纯维语对白的电影,他非常感兴趣,这类影片是很罕见的。他还告诉我说,湖南广电人都有新疆情结,湖南广电三杰之一就是他们现在的台长吕焕斌曾在新疆锻炼过两年。听到有这么一部电影,他们就觉得,不管从情感还是道义上都应该支持。

另外,我也去到各个学校、各个小镇去寻找一些好的人物和素材。艾萨是我当时在学校里听一个老师讲起,他说有这么一个孩子,妈妈从小失聪也不能说话,他从小都是喝百家奶长大的孩子,无论下雪天、雨天还是特别燥热的夏天,他永远在照顾妈妈。他们家离学校很近,他上的是一个特别小的学校。那个老师觉得艾萨特别打动他,因为他每天照顾完孩子后还是最早去学校的,给学校架炉子。

导演王丽娜:当我想到这个故事,到去选角色,我花了半年时间。一个个去寻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并且要了解很多故事。第一个调研阶段拍摄时,我选中了三个孩子,但最终成为剧情片时就用了两个孩子。

在捍卫好这个的基础上,让孩子彼此间有情节的交织,是有设计的。包括场景的选择、调度;一定程度上人物、剧情、走向的把控,都是需要一个导演的处理,这种处理需要极强的耐心,你们看这部电影不到两小时,但其实拍了近两年。如此动人的情节,很多是不断拍摄,随着孩子们成长积累了大量素材。我们也希望拍出一种内在的和外在的成长干,其实孩子们的形象也有变化,到最后凯丽面对车窗外的那张脸孔,其实已经有了一些少女的模样了。这种外在形象的成长感,体现得非常明显。这很需要耐心,随时间而来的凝结和创作,是挺重要的。

我见到凯丽是非常偶然的机会,我的家乡是在新疆沙雅,那是一个充溢着阳光的地方。那一天,我去各个小镇寻访,我和凯丽偶遇了,她穿着红裙在倒塌的土坯房跳舞。我觉得特别美,后来我知道她是特别喜欢穿红裙子的女孩,所以戏里她红裙戏比较多。之后我去了解她的故事、她的情况,我感到惊喜,了解完我就确定一定是她了。这孩子有一种精灵般的天然。

一问:电影中的两位小演员艾萨和凯丽,都是非常有灵气的孩子,当时是怎么选中他们的?

站在大象点映的角度来说,最需要的是去做好一切能支持的工作。包括秦老师(指秦晓宇)全程从策划到拍摄、后期,保姆式的支持,他把自己完全投入到项目中去,贡献所有的才华和智慧。从大象这边来说,也尽可能去解决后续包括资金的问题,找到最棒的团队来支撑这样奢华的梦的实现。

出品人吴飞跃:我们看到王丽娜展示的在新疆拍摄的素材,展示这些孩子影像的时候,我们感到特别意外。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能在一些影像作品中看到新疆的景象了,还有新疆非常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的内容。你从每一个镜头背后都能感觉到,王丽娜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的纯粹,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非常棒的作品,我们希望能帮助她实现创作上的梦想。

但比较有趣的是,影片并非是一部完全原创的故事片,片中的男女主角不仅沿用了本名,也扮演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就连片中的父母们,也统统是由生活中的父母出演。主创团队历时三年创作、半年考察、一年纪录片跟踪拍摄、两年驻地拍摄,可以说是诚意之作。

至于具体创作,他不会干涉,非常尊重,生活中,他也是一个特别温良恭让的人。只在我们特别需要时,给予最关键的帮助。比如当我们资金特别困难时,他说,“你们放心去拍吧,我们一起来融资。如果实在找不到投资,最后差多少,我个人补上。”大家在做这件事的过程是很纯粹的,这样一种创作方式和合作,真的很像电影工业的一股清流,大家抱着首先要完成一部好作品,没有那么强的功利心去计较报酬、计较个人得失,我认为这种情况下是可以出作品的。

该片以新疆沙雅男孩艾萨的生活为线索,讲述了他和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凯丽比努尔的童年故事,以及他对患有疾病的母亲那份感人至深的子爱之情。影片紧扣“离别”这一主题,通过孩子们的离别故事,为观众展现了都市生活中久已失传的童年画卷和成长所经历的阵痛与淡淡忧愁。

我们欣赏这部充满亲情、友情、家园情的作品,腾讯影业希望与他们合作、连接,对优质国产电影与青年导演助力,为电影市场的多元题材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这是影业责任之一。如果优质的电影可以拿奖,我们当然会很高兴,但那个决定是评审团的,希望你们可以和我们一起为它加油。

此次给导演王丽娜保驾护航的幕后团队颇为强大,摄影师李勇曾多次获得国际奖项;剪辑是法国著名剪辑师马修,代表作《山河故人》《HELLO树先生》;作曲者是文智波,代表作《白日焰火》《嘉年华》《夜车》;声音设计师李丹枫,代表作《白日焰火》《大世界》《暴裂无声》。

我觉得这孩子特别棒,他限制了你一定的悲情主义,听故事的时候,我觉得他一定是特别伤感的男孩,或者经历了他这个年纪不能承受的东西。但他没有,他在教室特别活跃、开朗,包括你看电影里,他和凯丽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孩子气的一面,但回到家又是另一面。这孩子和我预设的很不一样,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这个老师和艾萨有多情感,建构故事时,我很希望老师能成为拍摄中的对象,但特别遗憾,拍摄时他因为意外离世了。我听完老师和我说的故事,我去看他,他们家那时还是木栅栏的门,我推开门,艾萨就在架子车下,给一只小羊喂奶。(这是电影中的开场画面)

4大家还在看:

0.0030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