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提示

现场有掌声有泪水还有人看到了温暖,一线,胡波遗作回国首映了

2发布时间

时间:2018-07-22   浏览643
发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3资讯详情

 

腾讯《一线》作者:风易 发自西宁

电影只有在结尾处,流出了一丝慰藉。甚至这一丝“慰藉”都非常符号化,只能留给观众主观去赋予或乐观或悲观的色彩。从这一点来看,无论影片是234分钟、120分钟、还是90分钟都已不再重要。如此深刻甚至残忍的思考生活,剖析生命,并且用长达234分钟的一部电影来表达,《大象》注定不是一部主流大众能够轻易接受的作品,但也绝不应该是一部被忽视甚至漠视的电影。希望也会有更多的观众,有机会看到它。

胡波生前的老师,著名编剧王红卫也特别强调影片中温暖的部分:“影片结尾一群人在一起踢一支毽子,这个毽子是之前韦布(彭昱畅饰)从公园老头那里抢过来的。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温暖的场景。”

电影名中的“大象”是否真实存在并不重要,这4个人物在绝望的现实面前,无处可躲,他们最后走到一起,试图找到各自生命的新目的——去满洲里看一只坐在原地的大象。然而,除了他们,没有人相信大象的存在。

在影片开场前,FIRST影展CEO李子为、创始人宋文、联合创始人杨巍一起登台,宣告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正式拉开帷幕。影片主演章宇、演员董向荣、摄影师范超,以及影片的版权所有者,胡波的母亲都来到了现场。放映现场座无虚席,甚至在开场后依然有数十位没有抢到电影票的影迷等候在影厅外,希望得到入场机会,哪怕在楼梯上“席地而坐”。

映后现场:

《大象席地而坐》到底说了些什么?

234分钟中讲述了一个北方小城中发生在4个人物身上的戏剧性遭遇。4个人物各自的生活一团糟,所处的小城充满着暴戾和愤怒,他们对未来毫无希冀。交叉的时间线和叙事线索模糊了观影时的时间流逝,灰暗冷峻的色调和情绪强烈的手持摄影都把你拽进导演营造的那个世界里。

在观众发言时,一位坐在前排的女观众边哭边向影展CEO李子为要来话题,她是胡波生前出书时出版社的编辑。她认为胡波的作品有加缪和卡夫卡的影子,兼具反抗精神和对于生活的凝视和人的精神探索:“我想说,他不丧,他的作品中,传达的是由死向生的力量。”

7月21日,第12届FIRST影展开幕式及开幕影片《大象席地而坐》在西宁进行了首场放映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场放映,让人可以一睹近4个小时的电影真容。

摄影师范超和胡波导演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他的言语中,透露出对于舆论中某些观点和非议的态度:“柏林放了之后很多评论我也看了,都说电影特别消极,特别丧。 我当时也问他,怎么这么压抑?他说不啊。结尾,很温暖,他们(角色们)彼此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慰藉。希望大家也有这种感觉。”

映后的交流环节,台上台下都听得到哽咽和啜泣声。主演章宇如今因为《我不是药神》中的“黄毛”一角博得了大众知名度,在影片中,他饰演的于城是一个狠戾、挣扎、绝望的人物。映后上台发言时,第一个发言的他几乎是抽泣着说完的:“《大象》是胡波这样被没收了工具的人,开垦世界的方式。”他在《药神》里的搭档王传君也在台下观看完了影片。

从情感上说,它严肃、暴力、痛苦、绝望。用“丧”来形容都显得轻松,电影中角色的对白是这样的:“人会一直痛苦,一直痛苦。”“我的生活就是一堆破烂,每天堆在我面前,清一堆,就又有新的。” “我没觉得人什么时候舒服过 。” “我哪有时间给你营造你想要的。”4个人物的困境都是由自己一手造成,但是,他们并非孤立存在于社会中,仿佛社会也成了帮凶。

没有多少人能够事前预料,《大象》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回到它诞生的起点,现场许多工作人员也都在胡波生前有过交集,气氛也因此难逃阴霾。

这部影片因为青年导演胡波的去世而引发了舆论的关注和讨论。在今年二月,《大象席地而坐》在柏林电影节进行了展映并获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以及最佳处女作奖特别提及,在评论界也博得了肯定。在经过了混音、调色、配乐等后期制作后,234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大象席地而坐》回到了FIRST影展,2年前,当时名叫《金羊毛》的本片,就是从这里的创投会环节走出的。

用语言来描述《大象席地而坐》是非常有限的。胡波在镜头语言和表达诗意的才华非常闪耀,放在在当代中国青年导演的范围里,《大象》在影像和风格上的优秀程度显而易见。阴暗的画面和长镜头拍摄是最显著的特点。导演在拍摄之前跟摄影师一起做了仔细的分镜,尽管只有单机位拍摄,但是在构图和演员走位上都别具匠心,并非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

234分钟的放映,没有人提前退场。结束时,银幕上出现了“纪念胡波”的画面,全场观众也用掌声报以敬意和缅怀。

4大家还在看:

0.0026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