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提示

中华第一站焕新啥模样?,北京南站,【视频】65岁北京站首迎京沪高铁列车,候车室,列车运行图

2发布时间

时间:2025-01-17   浏览46
发布人:四川默森药业有限公司

3资讯详情

 

走进北京站大厅,仰头便可望见12盏大型水晶灯,这是1959年建站时的模样。为恢复旧貌,相关单位下足了功夫。“我们将备料库中存放了六十余载的配件取出,辗转找到一家南方灯厂,照着老物件开模复原,力求让灯具的古铜色鎏金效果更好展现。”北京站工作人员杜京林介绍。

第一阶段站内提质工程完成后,北京站将提质范围扩大到了站外——更为完整地恢复北京站主楼历史风貌,释放广场功能。

现在的北京站,位于东长安街东单往南不远处,而老北京站位置并不在此。

努力还原本貌

提质扩到站外

除了大厅内的12盏水晶灯,北京站还对各候车室进行了照明补强——在候车室的白色天花板上加入了一排排规则排列的圆形、方形LED照明灯,跟背景融为一体,整体效果十分和谐。

当年,北京站建设速度很快。1958年10月下旬至12月10日,铁路有关单位完成了新站设计方案,将新站位置选定在东单和建国门之间,东临通惠河,西倚崇文门,南界明城墙遗址,北界长安街,距天安门广场2.6公里。

在二层候车大厅,旅客们还能透过宽大的玻璃窗看见明城墙遗址。“旅客在候车时看见窗外美丽的历史文物,心情也会变得更加舒畅。”北京站负责人说。

当年有多牛?

可以说,北京站,承载着很多人幸福的记忆。

今天,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华第一站”将加开国内最为重要高铁线路——京沪高铁。经过一年多的“环境升级”,旅客们不仅可以在65岁的车站内感受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还能体验到北京站的干净、明亮、方便、宽敞和现代化。

“尊重历史、还原本貌”,是此次修缮工作的核心。为了将视觉色彩恢复至建站模样,北京站有关人员翻阅大量文字资料,配合早期彩色照片,设计了复原方案,将整体色调确定为水湖蓝色。这种偏冷的色调不仅典雅复古,还可以帮助旅客舒缓情绪,抚平着急赶车的急躁。

晚清民国时期,北京站位于正阳门,始建于1901年,旧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站”。随着历史沿革,曾沿用前门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东站等站名。1949年9月30日,北平东站改称北京站。

7个月零20天后,1959年9月15日,伴随着《东方红》悠扬的钟声,新北京站通车运营。北京站的历史也翻开崭新一页,不仅成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更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华第一站”。

历经岁月的变迁,北京站像一个人那样,茁壮成长、走进壮年、又步入老年。这些年,客流量少了,站内商业不火了,还有些脏乱差,影响旅客的出行体验。

“中华第一站”

“但从2022年底开始,我们便对北京站开始了修缮整治,希望还给旅客一个全新的北京站。”北京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配套服务方面,北京站升级了母婴哺乳室,新增了自助服务区,还在候车大厅西侧新设置医务室,配备检查床、血压计和各类常见药品,为旅客提供基础的医疗用药服务。

今天起,最新一轮铁路调图开始执行,65岁的北京站开始成为京沪高铁线路上部分车次的始发终到站。

摘要:修缮一新的北京站将续写新的辉煌。

1959年1月29日,新北京站正式破土兴建。资料记载,工程总投资为5782万元,全国109家工厂为北京站加工制造189项装修材料和机电设备。当年参加建设的施工人员最多时达2万余人,动用施工机械300多台、汽车200多辆。

走出2号线北京站地铁口,迎面可见北京站主楼进站口处的罩棚已被拆除,主楼整体已基本恢复至1959年原貌。在广场北面靠近长安街一侧,原本停满调度出租车的车道已被铺满地砖,遮挡视线的障碍物也被拆除,旅客们在广场上即可看见人来车往的长安街。

13年之后,京沪高铁线终于由北京南站向北延伸,首次接通北京站。途经京沪高铁线而从上海、杭州、厦门等地发出的部分高铁车次,也将终点站设在北京站。这意味着,来自我国东南沿海的部分高铁旅客,能大大提升出行效率。

“北京站进、出站口提质改造工作已在今年五一假期之前完成并投入使用,为之后应对假日大客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北京站负责人介绍。

2011年通车的京沪高铁连接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千米,自通车起便成为全国最繁忙的高铁线。但北京南站相较北京站而言,离天安门这个城市中心还远点。

4大家还在看:

0.0026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