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提示
2发布时间
3资讯详情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广医一院主任医师郑则广教授 什么样的吸入装置对慢阻肺患者来说才是比较理想的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郑则广教授指出:患者“用力深吸气”的能力对于吸入装置选择至关重要。传统的吸入装置例如干粉吸入剂,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需要患者用力、快速的吸气配合,这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本来就呼吸困难的慢阻肺患者来说难度较大。在实际吸入过程中,经常存在没有吸到药物,或者吸入药物的剂量出现波动的情况从而影响药物的效果。而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更创新的吸入装置,能主动喷雾、气雾速度慢且运行时间长,无需患者“用力深吸气”也能够稳定的递送药物,确保了高效的肺部沉积,也有利于保证药物的疗效。
对于已确诊的慢阻肺患者,要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治疗慢阻肺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即使症状缓解了,不意味着没有急性加重的风险,更不意味着病已痊愈,所以切记不可擅自停药。2017年钟南山院士团队的研究已证实一种抗胆碱能药物对于治疗早期慢阻肺的效果是确切的,能改善症状和减少急性加重,还存在延缓疾病进展的趋势 。
钟南山院士团队的呼吸专家指出,虽然慢阻肺可防可治,但由于患者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很低,导致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三个误区。
目前慢阻肺治疗药物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吸入装置给药。中国呼吸医师协会肺功能专委会主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劲平教授指出,吸入治疗是慢性气道疾病的一线基础疗法,医护人员、患者和吸入装置的选择和使用都关系到吸入治疗的疗效,吸入装置与药物强强联合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
但部分患者用惯了干粉吸入剂,对换用新型吸入装置有抵触心理。对此,郑则广教授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帮助、阅读说明书上的操作指示等方式进行训练,从而正确掌握吸入装置的操作方式,保证规范治疗。 【记者】欧旭江
中国呼吸医师协会肺功能专委会主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郑劲平教授郑劲平教授 误区三:吸入装置不影响疗效,选择操作最简单的就够了
【作者】 欧旭江 健康生活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组长、慢阻肺联盟主席陈荣昌教授 误区一:忽略肺功能检查
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组长、慢阻肺联盟主席陈荣昌教授介绍,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的“金标准”。但在我国,仅9.7%的成年人、12.0%的慢阻肺患者曾经接受过肺功能检查;即便在自述有慢阻肺病史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也只有55.8% 。这就导致我国慢阻肺漏诊率较高,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我国著名呼吸疾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曾呼吁将肺功能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误区二:只有症状严重才需要用药,症状不严重时停药
慢阻肺被称为呼吸道疾病中最“不动声色”的隐形杀手,如今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患者约1亿人。尽管我国慢阻肺发病形势严峻,但公众、患者甚至是医护人员对该疾病的诊治仍存在很多认知误区以及药物使用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吸入装置的选择和使用上认识仍比较薄弱,而这些偏差误区往往影响了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 近日,在由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共同发起、勃林格殷格翰中国支持、旨在提升医护人员和患者吸入治疗规范化水平的国内首个吸入装置学院启动仪式上,多名专家共同呼吁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规范使用吸入装置,以更好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大家还在看:
- 9月份,收获爱情难以忘怀的4个生肖,缘分与桃花十分漂亮
- 累计确诊4830例,香港新增确诊8例
- 中超第二阶段赛制确定!10月16日开打,采取两回合淘汰制
- 从“系统性变革”中读懂“双循环”定位
- 北京:国际航班入境人员集中观察点设置在五环以外
- 喜散不喜聚的2个星座
- 中国PMI创新高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 北京:密切接触者随调随检,应检尽检
- 中国核电中枢彻底摆脱外国技术依赖
- 周琦谈世界杯发球失误:人生的一道坎,这种事我会记一辈子
- 迪马利亚和帕雷德斯感染新冠,法国队报:内马尔
- 外出打麻将致2人确诊新冠120人隔离,四川一男子获刑2年
- 谭德塞:没有国家可以假装大流行已结束
- 香港开始社区普检,能否成为疫情拐点
- 北京口岸进口的冷链食品100%核酸检测
- 贝松公司亏损1.36亿,将发力科幻动作片,吕克·